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用 ChatGPT 開啟修改 Excel、 Google 試算表教學! 分析數據生成圖表. 作者: Esor Huang 5月 22, 2024. ChatGPT 早期有一個功能叫做「 Code Interpreter 」,後來改名「進階數據分析」,但都是透過 AI 撰寫 Python 程式碼來分析我們的數據檔案,最直接的利用就是上傳 Excel 試算表後,可以利用這個功能自動做完統計、創建圖表,甚至提供決策建議。 而在 OpenAI 推出 GPT-4o 模型後,這個功能又更進一步, 現在可以「連結」我在 Google 雲端硬碟中的文件、Google 試算表,在 ChatGPT 中「直接開啟」,並針對表格中的某一段數據進行 AI 提問、新圖表生成。

  2. www.playpcesor.com › 2024電腦玩物

    2024年5月22日 · ........................繼續閱讀全文內容. 把不同筆記中的待辦清單統一管理! Evernote 強化原本已經很好用的工作事項功能. 作者: Esor Huang 5月 09, 2024. Evernote 的「工作事項」功能 是我目前覺得可以把資料、任務筆記與待辦清單結合的最佳設計。 我可以在不同的任務筆記安插該任務的待辦事項提醒,然後有一個統一的「工作事項中控台」,可以直接過濾出這些不同筆記中的今日要事。 這個方式, 徹底解決了很多下一步行動提醒散落在不同筆記中的問題,我們也不用煩惱太多任務筆記要如何管理今天的行動清單 。 2 則留言. ........................繼續閱讀全文內容.

  3. 2024年5月14日 ·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4, 2024. OpenAI 昨天晚上(2024/5/13)的發布會, 公布了類似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即時語音、視覺智慧型助理: GPT-4o (“o”代表“omni”),具備 GPT-4 的文字、圖像處理能力, 但語音回應的速度接近真實人類對話反應 (不像之前要等待很久才回應 ...

  4. 4 天前 · 每天早上,我都會打開這個月的待辦清單筆記,在上面快速確認調整今日的行動,隨時把需要的專案任務行動謄寫過來,或是把無法近期完成的行動再謄寫修正回專案任務筆記。 如果回看這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有幾個可能和一般列待辦清單方法不太一樣的地方: 既然這麼需要待辦清單,我卻沒有使用更方便的待辦清單專屬工具? 為何刻意用自己重新手動打字、改寫的方式,撰寫每月、每週、每日待辦清單? 不依靠時間提醒、自動排程等等功能,反而需要每天早上(甚至隨時隨地)去回顧與調整待辦清單? 為什麼故意給自己「這麼大摩擦力」的待辦清單使用方式呢? 其實很多次 時間管理課程 上,都會有學員問我類似問題:「這樣不是常常要在筆記、待辦清單中重複改寫嗎? 」「有沒有更便利的自動提醒、排程功能?

  5. www.playpcesor.com電腦玩物

    2024年5月22日 · ........................繼續閱讀全文內容. ChatGPT 將免費開放 GPT-4o、分析 Excel、搜尋網路、GPTs 功能.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4, 2024. OpenAI 昨天晚上(2024/5/13)的發布會, 公布了類似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即時語音、視覺智慧型助理: GPT-4o (“o”代表“omni”),具備 GPT-4 的文字、圖像處理能力, 但語音回應的速度接近真實人類對話反應 (不像之前要等待很久才回應),而且具備視覺能力可以看到四周環境進行互動。 在 OpenAI 的示範中, GPT-4o 像是一個真正的智慧型助理,可以即時口語翻譯、看考卷解答數學問題,還能辨識出人類的情感並進行互動(也可以唱歌)! 張貼留言.

    • 銀色債券2024發行1
    • 銀色債券2024發行2
    • 銀色債券2024發行3
    • 銀色債券2024發行4
  6. 2024年5月5日 · 透過這一年多來的實踐經驗,我整理出下面對我來說有所幫助的 10 個環節: 不過,這不是說 ChatGPT 或AI 工具可以取代我們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或者能夠直接幫我們完成完美的文章、報告內容輸出,事實上 AI 確實只能做到「輔助」,但這個輔助也確實能節省我們的許多時間. 下面就來分享與統整,輸入到輸出流程,AI 分別可以在哪些地方提供輔助。 可以搭配這篇文章互補參考: 2024 我和 ChatGPT AI 工具如何一起工作,提示語、常用案例指南. 01.收集有需要的資料. 現階段來說,很多時候上 Google 搜尋資料,還是一個快速有效的方法。

  7. 2024年5月18日 · 根據一個顧客問題模擬多種回應策略. 針對一個主題,討論不同方向的報告、文章大綱. 根據用戶需求探索不同的設計方案。 廣告文案創作中,根據特性提出多種創意方案. 商業決策中,模擬不同市場策略的可能結果. 故事寫作中,根據不同情節設定提供多種情節發展. 可以看看下面我測試的實際案例。 首先,跟 ChatGPT 充分討論子彈筆記的各種細節。 接著展開兩個分支, 一條路線是把我的日常煩惱,改寫成子彈筆記的格式。 第二條分支,則是把方法論設計成更嚴謹的圖表 。 在第二條分支討論到一定程度, 又展開第三條分支進行課程規劃。 但討論課程到一個段落後,想要寫一篇文章, 於是回到前面第三條分支討論課程的「起點」 ,這次不問課程,改成詢問撰寫文章的大綱, 最終有了第四條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