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拆解3大好處. 博客. 撰文: 謝志雄. 發布時間: 2024/05/24 11:58. 最後更新: 2024/05/24 12:18. 分享:. 「積金易」平台是強積金制度2000年成立以來最重大的變革,為什麼稱之為「革命性」?. 積金局早前正式向公眾宣布,「積金易」平台將於今年6月26日正式 ...

  2. 2024年5月19日 · 「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是近年來極其流行的概念。 源一本名為《秘密》的暢銷書。 簡單來説就是:只要你對一件事的執念夠強,並把握機遇,就可以吸引到你想要的任何事物——人生中的所有成敗得失,都是你自己吸引的。 放到財富中來看,就可以説是:只要你對財富的執念夠深,那麼錢自然會來找你。 你不「貪」,錢不來。 這當然不是說躺在床上發夢便可以擁有財富。 比爾蓋茨、朱克伯格退學創業的經歷已經是老生常談:你對財富的執著會趨勢你去深度瞭解賺錢的方法,因此對於時代的風向便能更加靈敏。 洛克菲勒:貪婪大有所為. 這便是富人都看似「貪得無厭」的原因:金錢觀洽,對財富有追求,而已經獲得的財富進一步佐證自己金錢觀的正確性,自然對金錢的執念愈深。

  3. 2024年5月8日 · 博客. 撰文: 林昶恆. 發布時間: 2024/05/08 20:00. 最後更新: 2024/05/17 11:15. 分享: 公務員高薪厚職卻投資失利,銀行戶口曾經只剩不足1000元,現在想5年內結婚買樓,如何作出人生規劃? 加入政府做公務員,可能是不少打工仔的夢想。 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Ken,約6年前入職公務員,人工由當時的2.3萬元加至目前的3.9萬元,增幅70%,他估計今年將會升職,期望收入增至約6萬元,加幅是54%。 這幾年收入增幅滿意,他應該開心及可以累積不錯的資產,但Ken有些沮喪地說,財富水平都是差不多,似乎對目前狀況不太滿意。 按他的資料顯示,6年前擁有資產約52萬元,今日是126萬元,增多了74萬元,增幅是142%,是很不錯的,為何他有不滿意的想法呢?

  4. 2024年5月15日 ·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5. 2024年5月4日 · Jackie Cummings Koski是一位單親媽媽,49歲時從公司工作崗位退休,女兒已長大成人,熱愛體育運動。 Koski從2萬美元本金起家,到現在稱得上是百萬富豪,靠的只是簡單的道理。 可能需要克服很多障礙,例如薪資限制、日常開支增加或對制定預算的厭惡,但正確的心態是財務獨立的第一步。 Koski接受MarketWatch採訪,分享她的財之路。 FIRE財之路. 離不開. 「3加、3減」 Jackie Cummings Koski表示,FIRE有着吸引人的威名,有多個版本,但其基本概念並不新穎。 她想達到財,方法是「 三加 」和「 三減 」。 首先要在個人理財上,要增加以下三件事︰. 收入; 儲蓄; 投資. 而要減少的事項包括︰. 債務; 開支; 稅款. 需一早具備正確心態.

  6. 2024年5月16日 · 「為何我現在這樣快樂. 又不後悔放棄業主身份? Bernadette Joy的3大理由如下: 生活空間更易管理; 可以使用理想設施; 對自己和未來作更多投資. 寧租不買原因(一):業主雜費繁重. Bernadette Joy跟其先生目前每月租金開支為2,553美元。 當他們住在自家四房物業時,每月住房費用高達3,400美元: 當中750美元用於維修保養和DIY項目; 另保留2萬美元應急基金,以應對意外問題,如洗衣機淹沒洗衣間。 現在可慳下近850美元(逾6,600港元),不算少錢,生活質素也大為改善:兩夫婦將令人頭痛的維護工作外判予物業經理,他們的應急基金足夠近五個月備用,而不再是三個月,而且晚上睡得更好。 雖然大屋搬細屋,但Joy花在家務上的時間減少了一半。

  7. 2024年5月22日 · 博客. 撰文: 林昶恆. 發布時間: 2024/05/22 13:30. 最後更新: 2024/05/22 13:30. 分享: 居泰港人已屆知命之年 憂資產不夠退休 徬徨應否回港. 過去數年不少港人移居海外,今年55歲的Paul,是其中一位。 以往他在香港從事銷售工作,收入不算很高,但扣除必要支出後仍有餘錢投資海外物業及儲蓄,期望退休後享受人生。 好景不常,約1年前對工作環境不滿意,想追求改變而辭職,但因有合約限制,需要「過冷河」,不能立即轉去新公司上班。 因此反正暫時不能工作,他索性去泰國旅居一年。 Paul本打算待經濟好轉及過了限制轉工期限便回到香港工作,但從不同媒體及友人的資訊感覺到香港目前的經濟環境不理想,如果要回港找工作都有困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