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自然的方法。 保持生活的「方形」平衡. Maroon現在遵循著一種「正方形」的生活方式,其中工作、家庭/社交、身體和精神是方形的四個邊,需要同等的關注,否則正方形就會失去平衡。 他說,身體鍛鍊救命稻草;「我需要這樣做,否則我會失去平衡。 」精神方面關於你人生的目的什麼,我為什麼在這裡,我要去哪裡,我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 這些都人們需要認真看待的問題。 家庭、社交、與他人的互動心理和身體健康的關鍵部分。 工作方面理所當然的,我們都會在工作中鞭策自己。

  2. 2024年5月18日 · 1. 孤獨. Drayson Mews診所創始負責人、為超級富豪提供服務的臨床心理治療師Paul Hokemeyer表示,他的客戶面臨的首要問題長期與世隔絕。 超級富豪往往無法完全確定人們喜歡他們的為人,還是他們擁有的財富。 他們生活在1%的頂層,很少有人能分享他們所在世界的真實情況。 精通財富諮詢的Psychotherapy City心理治療師Amanda Falkson說,大衆往往認為富豪都很幸運快樂,其實他們也面臨各種各樣的情緒,如悲傷、創傷、失落和充滿挑戰的人際關係。 除此之外,還有如何花錢、該信任誰的壓力。 財富可能會讓人感到非常孤立……有時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你如何處理你的錢。 她指出,一些客户面臨希望如何被人記住以及錢應該投入哪裏(投資、慈善、遺產)的壓力。 2.

  3.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4. 2024年5月19日 · 源自一本名為《秘密》的暢銷書。 簡單來説就是:只要你對一件事的執念夠強,並把握機遇,就可以吸引到你想要的任何事物——人生中的所有成敗得失,都你自己吸引的。 放到財富中來,就可以説:只要你對財富的執念夠深,那麼錢自然會來找你。 你不「貪」,錢不來。 這當然不說躺在床發夢便可以擁有財富。 比爾蓋茨、朱克伯格退學創業的經歷已經老生常談:你對財富的執著會趨勢你去深度瞭解賺錢的方法,因此對於時代的風向便能更加靈敏。 洛克菲勒:貪婪大有所為. 這便富人都似「貪得無厭」的原因:金錢觀自洽,對財富有追求,而已經獲得的財富進一步佐證自己金錢觀的正確性,自然對金錢的執念愈深。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曾在書信中教導孩子: 貪婪大有所為 。

  5. 2024年5月15日 · 年輕人在理財最大的錯誤支出太多、儲蓄太少,缺乏長線投資的目光。 財務策劃師Mark Kravietz稱,這些錯誤出於沒有盡早養成儲蓄習慣、沒有意識到隨着時間而發揮的複息力量。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相關文章: 【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6. 2024年5月22日 · 有計劃才能面對變化. 所以我時常強調的,外在環境並非你我能夠控制,所以如何能夠做好個人計劃才是重點。 當然思想較負面的人會說「計劃追不上變化」,我必須強調「有計劃才能面對變化」。 這牽涉到個人是否積極面對問題的態度,也是我所提到的內在環境問題。 我認為與其想太多,不如行動,所以我建議Paul要趁還有流動現金便要積極規劃。 我問Paul,他希望繼續留在泰國過退休生活,還是想趁有機會回港拼搏幾年再退休。 他坦然如果能夠選擇的話,當然繼續留在泰國,因明白自己年紀已不輕,如要再回港工作,相信合適工作選擇不多,亦會因體力及精神狀況而不容易做好工作。 既然有這個心意,我便開始為他規劃繼續留在泰國退休生活的財務安排。 泰國生活費 每月不到1萬港元.

  7. 2024年5月21日 · 早在2019年,金管局宣布接受虛擬銀行申請時,為突出其「沒有分行」的特徵,所以用「虛擬」來表達沒有實體分行的意思。 事隔四年,八家虛擬銀行均以金融科技創造了更簡便快捷的理財體驗,可是即使不少市民有聽過虛擬銀行,可能「虛擬」二字實在太虛,讓人誤以為這類銀行沒有實質支撐,缺乏保障。 甚至有人更與虛擬資產等概念混淆,容易引起誤解,影響大眾的信心。 因此有業界提出改名建議,金管局亦從善如流,建議更名為「持牌數字銀行」,並正進行諮詢。 命名宜與國際接軌 改名「數字銀行」利於吸客. 銀行業需與國際接軌,命名時有必要參考國際標準。 綜觀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選用「數字銀行」作稱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