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CBD大多數由精神及情緒問題引發,患者或伴隨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或抑鬱症等,屬衝動控制障礙行為問題,因自控能力出現障礙,患者會透過購物以獲取心靈慰藉,購物後又出現罪惡感、迷惘,情况不斷重複。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解釋,CBD會經歷4個階段,首先期望,經常感到一股衝動,想着一些物品及思索如何購物;緊接準備,例如上網尋找產品資料,以及預算要怎樣付款;之後便購物,此階段患者情緒最為高漲,並產生愉悅感;最後一個階段消費過後感到失落,亦自覺行為有錯。 黃宗顯及邁步兒童發展中心臨牀心理學家朱嘉麗分享幾個受CBD困擾的案例: 個案1:強迫症患者 瘋狂購物傷感情.

  2. 2024年5月16日 · 青年協會轄下青年創研庫昨發表研究報告問到倘出現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逾半受訪青年表示不會告知別人當中逾四成稱因害怕成為他人話柄其次有三成因為個人私隱。 調查亦發現,青年主要壓力源於財務(36.4%)、個人發展及前途(35.6%),以及工作(29.6%)。 青年創研庫建議延長大專院校輔導服務至畢業後半年,並擴展職業跟進服務至涵蓋情緒健康評估,向有需要青年提供3次免費心理輔導服務。 倡院校輔導延畢業後半年. 調查於今年2至3月實地訪問604名18至29歲在職或待業青年,以及22名在職場上感到不同程度壓力的青年個案,受訪者平均工作年期為2.6年。 調查顯示逾三成受訪青年認為在7個範疇感壓力,包括規劃個人前途(36%)、處理職場人際關係(34.8%),以及應付工作要求(34.6%)等。

  3. 2024年5月13日 · 臨終醫療以病者利益為先. 圖2之1 - (SiberianArt、zuperia@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呢啲嘢我話唔到事」、「無聽佢提過」、「姑娘,不如你幫我問吓佢」……我一名護士,從事醫護工作逾20年,經歷不少生離死別,向家人詢問病人的臨終醫療決定時 ...

  4. 2024年5月12日 · 兒子僑僑出生前已被發現染色體異常,醫生曾預告他日後會發展遲緩,此病罕見得連病名也沒有。5年過去,僑僑無法獨自走路,未能正常對話,Ivy選擇樂觀面對,常伴愛兒左右,見證他每一小步成長,放棄從來不選擇,「全因他我的兒子」。

  5. 2024年5月8日 · 這種精神繃緊變成內心崩潰對自己已操控一切的大局也沒有信心與中國對外的寬鬆和談笑用兵大異其旨。 且聽以下近期事例: ── 一拳書店在學校舉行推理小說活動,但因「一個匿名投訴」而被迫取消;後來該書店還蒙上很多「惡名」,詳情可參閱近期新聞。 從普遍反應可見,加諸它身上的「惡名」只是「一家之言」,並無代表性。 相反,這令我想起被稱為三聯書店創辦人的鄒韜奮,當年他搞《生活》周刊,設立書刊代辦部,即生活書店前身。 那時候他同樣被國民黨政府打壓,而支持他的卻是中國共產黨。

  6. 2024年5月22日 · 【明報社評】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香港和內地大收旺場,喚起不少人對城寨歷史的興趣,政府透露正與業界商討,將部分廠景擺放在適當地方,讓旅客和市民打卡。振興香港旅遊業,需要的創意和想像,多從旅客角度思考,懂得投其所好,務求賓至如歸。密密舉辦各類盛事,當然吸引旅客 ...

  7. 2024年5月3日 · 近年青少年自殺個案增加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今年推展為期兩年的青少年擁抱情緒計劃」,希望透過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活動協助青少年從表達藝術找到紓緩負面情緒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