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3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妄想症指患者的思想大部份時間只圍繞著一件事,例如某人要害我,某人暗戀我等等,這些事在旁人看來不合常理的,患者也拿不出證據,卻仍深信不疑。 「妄想症患者一般不會覺得自己有病,只會覺得別人誤解他,不明白他,即使有機會在家人、朋友勸導下來見醫生,並不會輕易同意醫生的診斷,也不容易叫他們接受治療。 」張醫生表示,「所以精神科醫生必須在聆聽完患者的傾訴後,不加以否定,也不加以認同,而是用心理學上的方法和他們傾談,例如患者覺得某位明星向她示愛,醫生可能要反問:如果他不停向你示愛,其他人為什麼沒有察覺呢? 你寄信、寄卡、送禮物給他,他為何從不回覆呢? 這樣說為了帶動患者反思,漸漸有機會肯認同自己有病並接受治療。 如何勸服親友去見醫生?

  2. 2024年5月21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我都沒有緊張 》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 2024-05-21 08:00 更新:2024-05-21 08:00. 阿琳一位小學生,因為ADHD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自小就在兒童精神科覆診和接受藥物治療。 步入高小, 媽媽留意到阿琳對上學表現得越來越焦慮,因此帶阿琳來見醫生。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潘致毅醫生. 正面面對焦慮就能找出問題所在,從根源解決問題,例如阿琳經教育心理學家評估後,證實患有讀寫障礙,因而得到適切的學習支援。 (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最近是不是有些事令你感到緊張呢? 」 我帶著鼓勵的眼神, 把目光從媽媽轉移到阿琳身上。 只見她輕鬆地説:「沒有啦,我都沒有緊張。 」我一邊留意著她的表情, 一邊跟她聊聊最近校園生活。

  3. 2024年5月16日 · 生活. 教煮. 老年抑鬱症徵狀|悲觀失眠難集中10徵狀 多攝4營養1種生果助放鬆. 撰文:黎頌詩. 出版: 2024-05-16 15:44 更新:2024-05-16 15:44. 14. 「老年抑鬱症與癡呆症一樣是長者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抑鬱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長者面對身體衰退和生活環境變化等因素更易疊加引發抑鬱。 要對抗抑鬱來襲,銀髮族的「快樂食物」可助一臂之力。 老年抑鬱症原因. 踏入暮年,令人沮喪的事情無疑會愈來愈多。 身體機能下降,活動能力減退,對外表以至自身失去信心,因疾病出現而感到焦慮。 從工作崗位退下、收入減少的不安。 加上可能失去配偶或朋友,以及孩子獨立,讓人倍覺孤單 。 更甚的是在垂暮之年,要成為另一半的照顧者,壓力更易爆煲。

  4. 2024年5月3日 · 特約內容. 照顧長者無從入手? 網上實用資源幫到你! 15個免費課程+健康測試. 撰文:謝德勤. 出版: 2024-05-03 06:00 更新:2024-05-03 15:27. 6. 香港人口老齡化是在所難免之事,政府預計在2046年,每三名港人至少有一位是長者。 雖然照顧長者將會是大家不得不學習的技能,但這亦非易事,近期就有照顧者接受訪問時,坦言自己的照顧壓力大,甚至要到精神科醫生求診。 「賽馬會流金頌護老有e道」計劃正是透過提供免費自我健康篩檢和教學影片,為照顧者和醫護及社福界專業人員提供最詳盡照顧資訊,減輕大眾的照顧壓力。 照顧並非易事. 「我媽媽74歲的時候遇上車禍而骨折,出院後她不能照顧自己,所以我照顧她超過10年。

  5. 2024年5月23日 · 出版: 2024-05-23 14:26 更新:2024-05-23 16:47. 沙田水泉澳廣場昨日(23日)發生斬人案,43歲男子持刀闖入大快活襲擊女收銀員,餐廳經理、廚工及多名街坊合力將疑兇制服。. 據了解,疑犯有思覺失調紀錄10多年,疑近一年未有覆診及停藥。. 有精神科醫生指出,思覺 ...

  6. 2024年5月20日 · 樂隊Beyond已故主黃家駒墳墓被毀壞,一名15歲光頭少年與23歲男子被捕。 據了解該名15歲少年自稱患有自閉症及過度活躍症(ADHD),初步調查懷疑有人為在網上博收視、引人注意而犯案。 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表示,被捕少年是否有自自閉症及ADHD尚待確認,指有該類障礙的人做事前未必想到後果,有時會衝動、較易受人影響,「唔知扑爛啲野會點,見到咩都扑爛」。 黃家駒墳墓刑毀|犯罪學家:借網絡博出位成現象 搞破壞無罪惡感. + 2. 被捕15歲光頭少年自稱有自閉症及ADHD,過去也曾做過出位行徑,包括去年闖入旺角「阿布泰」店叫囂,也並非首次到黃家墳墓搗亂,在其墳前用粗口辱罵黃家駒等。

  7. 2024年5月16日 · 27. 近期上映電影《從今以後》揭示本港同性戀人在缺乏平權保障之下的哀歌。 去年9月5日,終審法院就岑子杰同性婚權案作出裁決,要求政府在兩年內推出婚姻之外的「替代框架」,保障同性伴侶的核心權利及附帶權利。 然而政府至今未有進行任何諮詢,亦未積極交代立法進程。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學生組織「Be EnGayged」,與《香港01》分享對於同性伴侶替代框架的建議,期望引發公眾深入討論,不要只以「因為我覺得核突」、「因為我唔鍾意」等立場宣洩,甚或意識形態掛帥,就結束整個話題。 Be Engayged表示,關注性小眾議題出於對法律的熱誠,期望法律能成為面對不公的人士的濟助。 (梁鵬威攝) 替代框架香港唯一出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