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7日 · 一、前言. 太虚大师曾于1932年12月在闽南佛学院讲《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对于此经推崇备至。 并举出题旨明晰、译史明确、法义丰富与时机合宜等四项特质。 其中,在‘法义丰富’条下,列出了‘法备五乘,义周十宗’的义涵,彰显此经的殊胜价值。 因此,本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即在分析此经的叙述结构,论证此经开显的修行次第,进一步揭示此经的奥妙与丰富的涵蕴内容。 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历史地位与研究价值.

  2. 2024年5月11日 · 2024年5月11日,农历四月初四,恭迎文殊菩萨圣诞,让我们瞻礼厦门佛事展上那些精美绝伦的文殊菩萨造像,愿各位得无上法喜,得大智慧。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王子轩) 探秘山东境内现存最古老寺院. 灵岩名塑,有血有肉. 纪念佛陀! 各国佛教长老祈愿. 现场实拍南无寺晒佛全过程. 康定南无寺金刚舞震撼来袭. 铂晶佛像惊艳厦门佛事展! 精美绝伦的文殊菩萨造像. 把世外桃源搬进佛事展. 厦门佛事展特展再现敦煌之美. 看了这些才懂何为雕梁画栋. 1张珍贵照片再现澈性法师一生. 8张美图再现妙香佛国都胜境. 千年禅院昭觉寺圣景. 栖霞古寺绝美秋色. 被一首唐诗带火的江南名刹. 探秘山东境内现存最古老寺院. 灵岩名塑,有血有肉. 纪念佛陀! 各国佛教长老祈愿. 现场实拍南无寺晒佛全过程.

  3. 2 天前 · 《四川禅宗史概述》在结合历史的发展和佛教的复兴后总结说:“因双桂禅系的宏大,清初又较快地进入了承平,四川丛林于是有一番辉煌气象,时人称之为‘双桂堂宏法’。 ”又说:“双桂禅系传衍至今,构成了近现代四川及西南汉地佛教的主体。 《中国禅宗通史》说:“(破山)海明的种种观点,不出江南禅宗的主流范围。 他对于后来的影响,主要是将参禅与净土、经教、持戒四者在看话禅上的统一。 所谓禅净教戒,直到近现代还相当流行。 ”它道出了破山开创双桂法派禅净双修、经教并行的特征,并援引时人的评论说:“西来一宗,自天童中兴,济上儿孙遍天下,可谓盛矣。 然未如双桂之尤超于诸方也。 ”认为破山主持的双桂堂的盛况,大大超过了其他的门派。

  4. 2 天前 · 《心药方》里说到不管是齐家、治国、学道、还是修身,必须先服十付妙药,才能成就。 十付妙药就是:“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大师的这帖药方读后,真是令人莞尔,细细品味而受教无穷。 我想,大师是深群众生所有的病皆从心起,俗话说:身病好治,心病难疗。 因此为了拯治我们家生的心病,他老人家慈悲写下了这篇《心药方》。 药方是用白话写成,我们不难理解其意。 然而这十味妙药又是怎么个吃法呢? 大师首先告诉我们:“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未,六波罗密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但要怎样才能做到“宽心锅”与“平等盆”呢?

  5. 5 天前 · 韩清净 (1884——1949),中国佛教学者、居士。 韩清净原名克宗,又名德清。 河北河间人;18岁时中乡试举人;因研读瑜伽唯识著作而不解其义,从而发愿从事研究;1921年,于北京讲《成唯识论》,为讲经弘法之始;后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 1925年韩清净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宣读所著《十义量》一文,博得与会者赞许;1927年于北京创立三时学会,讲学刻经并重。 讲学专重唯识学,对六经十一论,都作深入研究;所刻经典,校勘,精细。 韩清净著述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三十论略解》、《唯识指掌》、《唯识论述记讲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赞》、《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别释》、《能断金刚经了义疏》、《佛法略谈》、《因明入正理论科释》、《瑜伽师地论科句》等。 弟子有周叔迦等。

  6. 2024年5月28日 · 他信仰佛教,倾心净土,热心佛教的慈善事业。 1949年任苏州市人民代表,195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为现代著名居士、旅行家,有“徐霞客第二”之誉。 公元1903年,他至五台山偏僻小庙娑罗寺。 以其寺有“大小百余株”娑罗树,故名。 娑罗树,为龙脑香科乔木,产于印度热带地方。 其树杆高大,材质坚硬,可供建筑使用,树脂可以代替沥青,种子还可榨油。 叶长椭圆而尖,花呈淡黄而小。 因《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毗舍婆佛坐娑罗树下,成最正觉。 ”遂有过去七佛中第三毗舍婆佛道场树之说,相当于释迦牟尼成道时之菩提树,即道树。 又以《大般涅槃经》载,佛祖释迦牟尼就是涅槃于中印度拘尸那揭罗城外娑罗双树间。 因此,佛教就将其视为圣树,甚至把主干高大、枝叶茂盛的大树称为娑罗树王,而把这树王又称为开敷华王如来。

  7. 2024年5月20日 · 一、日常生活的社会史意义. 《晴空 日月 朗照》一书的主题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回忆,我作为一名哲学系出身的读者,却在书中读出时间的深度、广度和长度。 时间是物体与生命运动的尺度;日常生活是一种历时性的运动,是“诸行无常”的场景展开,是万物显现、身体活动与生命资源的场域,彰显出时间、空间、关系、运动等缘起法。 一般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里,被无声无息地侵蚀,无影无踪地消失了,最后以死亡方式斩钉截铁地告别了日常生活。 于是,如何抵抗时间的侵蚀,成为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永恒的主题;如何对日常生活进行文学的记录、历史的记忆、哲学的抽象、宗教的超越,成为人类非常重要的任务和活动。 但是,能度法师不是一位普通的写作者和记录者,《晴空 日月 朗照》一书所收文章大都是她在2014年后写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