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免稅扣稅、夫婦評稅 7大注意事項一文看清. 個人增值. 撰文: 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報稅2024】綠色炸彈來襲!. 免稅扣稅/夫婦評稅/薪俸稅計算 7大注意事項一文看清. 職場新人或者對突然其來的「綠色 ...

  2. 2024年5月15日 · 83歲的Joseph Maroon告訴你,是運動讓他走出中年危機。 在堅持長年鍛煉後,他在八十多歲時獲得了三項鐵人冠軍,是一名「超級老人」。 8旬醫生 鐵人三項奪冠. Joseph Maroon是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外科臨床教授,雖有83歲高齡,但依然在進行臨床研究,每天運動大約一個小時。 2022年,Maroon參加了芝加哥鐵人三項賽,在他的年齡組中獲得第一名。 他對MarketWatch說︰. 我想盡可能『年輕地』死去,我現在比職業生涯中任何時候都享受到更多的樂趣。 我有時間思考。 現在,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創造力,並且處理的話題也有幫助他人的巨大潛力。 Maroon的身體和心理都非常健康,可以稱為「超級老人」(指身體和精神比年輕幾十歲的人更強健的七、八十歲老人)。

  3. 2024年5月24日 · 2大衡量指標. 反映跑贏大市需逾60年. Mark Hulbert提出基金經理跑贏大市需要幾多年,主要取決於兩大指標: 基金經理擊敗市場的平均利潤(Average margin,亦即Alpha值); 基金經理回報的波動性(即年均回報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 of annual returns) Alpha值在投資指標中,是股票的回報率相對於股市指數的表現比較值,不過亦可應用於分析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相對股市表現的差距。 Hulbert指出,對於一名平均Alpha值為5%、年均回報率標準差為20%(略高於市場,但量級相同)的基金經理, 跑贏大市所需的年數為64年 。 他歡迎對以上假設提出異議,但認為很難使用其他合理的假設來得出遠低於64年的年數。

  4. 2024年5月16日 · 5種脫疣治療. 疣多數會於半年內自然消失。 可是,若果病徵持續,便可能需要脫疣。 脫疣治療方法眾多,患者宜先聽取皮膚科專科醫生的專業意見,再按個人狀況,決定治療方式。 不過,讀者要注意,由於疣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即使已清除,日後仍有機會復發。 表2:5種脫疣治療比較. 私家醫院脫疣療程費用. 不少醫療機構均提供脫疣治療,部份聲稱低至數千港元,有些則以身體部位來定價。 部分私家醫院或醫療中心會於網站提供二氧化碳激光脫疣收費資訊,價格介乎約$700港元至超過$19,000港元不等。 由於價錢或因數量和位置而變動,宜向有關機構查詢實際收費。 脫疣可以claim保險? 唔一定! 消委會早前發表 報告 ,指有醫療中心職員聲稱可借醫療保險承擔脫疣療程費用。

  5. 2024年5月21日 · 座鐘吸引之處,在於玉盤上雕刻的壯麗悠然的山水景觀,取材自清乾隆皇帝御用畫家董邦達的小幅墨筆畫作《山水小幅·其二·石壁飛泉》。 董邦達在詩、書、畫上均有造詣,深受乾隆寵信,而乾隆對其山水畫推崇有加,經常題詩以表欣賞。 乾隆皇帝在墨筆畫作上留下的御題詩「阜平水簾洞,路遙未遊目。 石壁善爭長,雨後都懸瀑。 」同樣鐫刻於座鐘的白玉盤之上。 以純淨溫潤的白玉板作為背景,雲、山、水和小船均被精細雅緻地雕刻在硬玉材之上; 藍寶石與翡翠雕刻標誌樹葉,紅寶石雕刻則是柳樹的一部分; 整個風景由珍珠點綴,恰如樹上的花朵,玉雕的左下方更有一座小塔,頂部由黃金製成;

  6. 2024年5月11日 · 作為知名的價值投資擁躉,在芒格漫長的一生中,他堅持主張投資於擁有強大品牌號召力、競爭優勢、良好現金流、低負債、有增值潛質的優質企業。 他表示,好的機會很少,且並不會接連出現,他願意為質量付出更多。 芒格將公司的競爭優勢稱作「經濟護城河」,這是巴菲特愛用的術語,用來形容企業在與對手競爭時保護其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的獨特屬性或「壁壘」,從而在長期投資中實現高回報。 正如芒格所説:「我們為壁壘付費,但我們並不會建造它。 有些行業甚至沒有準入門檻,未來也不會有,我們會避開它們。 長期持有. 他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始終尋求持久的競爭優勢」,他也據此發現了如時思糖果、可口可樂和之後的蘋果,這些公司都為巴郡大大盈利。

  7. 2024年5月22日 · 禹煥為韓國單色畫的領軍人物,在國際藝壇具重要地位。 畢業於哲學系,李氏深受東方傳統思想薰陶,其作品以揉合傳統著稱,卻同時兼具東西兩方的文化美學。 李禹煥曾表示對宋、明、清三代中國傳統繪畫有所喜好,也喜愛西方繪畫,此外日本1960年代末期興起的當代藝術「物派」運動,對自然和工業材料的思考也是其重要的創作啟發。 《對話》帶襌意美學,出自廣為人知的同名系列,創於2015年,正值李禹煥藝術生涯的高峰, 估價 介乎300萬至400萬港元。 藝術家運用畫布上大面積的留白,重覆地從上而下,自左至右逐層塗上漸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