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骨科醫生邊個好 相關

    廣告
  2. 子承父志,行醫濟世數十年,可上門診治不收上門費,歡迎預約,到達全港各區. 資深跌打師傅,專科治療風濕、 坐骨神經炎痛等,行醫數十年,歡迎預約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出身名醫世家的醫生邊其昌於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涉嫌違反專業操守向前來購藥者濫賣藍精靈Dormicum)。 醫務委員會今日28日就案件提出5項指控召開紀律聆訊終裁定他專業失當成立判罰從醫生名冊中除名20個月無緩刑。 醫務委員會今日就案件提出5項指控召開紀律聆訊。 (何倩瑜攝) 案情指,醫生邊其昌於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間,向14位病人濫賣藍精靈(Dormicum),每次向病人處方1個月份量的藍精靈,更有病人在24個月內,到診所取藥31次,每次取1個月份量藍精靈,超出正常建議,即最多1星期的份量。 邊其昌被控五項專業失德罪: (a)沒有正當理由向其患者開出藍精靈. (b)在適當的劑量和持續時間範圍之外向其患者開出藍精靈.

  2. 2024年5月21日 · 大國小事. 廣西17歲體育左膝生骨瘤卻遭醫生錯切右膝 醫院6人被追責. 撰文:林芷瑩. 出版: 2024-05-21 10:30 更新:2024-05-21 11:10. 廣西百色一間三甲醫院錯切17歲體育生的膝蓋組織。 院方通報稱,涉事科室暫時停業整頓,6名負有管理責任和醫療責任人員被撤銷職務、暫停處方權、扣罰績效工資等。 據此前報道,有家長反映17歲的兒子是體育特長生,因左膝蓋有骨瘤就診於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卻在手術期間被錯切右膝蓋的組織。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單顯示,診斷意見為「左股骨內側髁骨軟骨瘤、左膝關節少量積液」,手術前簽署的知情同意書上寫有「左股骨遠端軟骨瘤切除手術」。 惟在手術記錄單上,手術名稱卻是「右股骨遠端腫物切除」。

  3. 4 天前 · 最主要我覺得佢好正面好勇敢好堅強好樂觀呢個真係好叻。 」她透露顏國樑過世前兩日的軼事指原本醫生禁食到入院第四日因為好恨食嘢霍潔貞就請求醫生她續說:「我同醫生講可唔可以畀佢食糊仔醫生應承咗第二朝佢真係好犀利佢先食醫院個早餐又食火腿通粉雙蛋飲埋杯咖啡飲埋杯奶食兩條麵包夜晚飲埋湯再食麵包。 佢好開心,嗰日就係佢臨走前兩日。 因為佢真係好鍾意食嘢,佢好開心同我講,所以好㗎,我覺得佢好正面,唔諗咁多嘢,有得食就盡情享受。 霍潔貞分享顏國樑離世前兩日非常食得,欣賞老公態度正面,有得食就盡情享受。 (YouTube@直播靈接觸)

  4. 2024年5月26日 · 67. 參演過不少處境節目的、以飾演「陳積」而為人熟悉的資深演員顏國樑昨晚(25日)11時許在醫院離世,終年71歲。 顏國樑早年就曾在節目訪問透露,身患鱗狀細胞癌第三期並正接受化療。 有醫生就指,鱗狀細胞癌其實是一種癌症類別的統稱,可發於身體不同器官,當中尤以吸煙為最大肇因,呼籲市民不要吸煙。 資深演員顏國樑(左)昨晚(25日)11時許在醫院離世,他生前受訪時曾指患上鱗狀細胞癌。 (YouTube截圖) 9成涉及頭頸部癌症均是鱗狀細胞癌.

  5. 2024年5月20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家庭醫生有助醫療減碳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籲加強培訓締造健康社區. 撰文:凌益琛. 出版: 2024-05-20 07:00 更新:2024-05-20 07:00. 3. 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將每年5月19日定為世界家庭醫生日WFDD)」,今年主題為健康地球 健康人類」,因為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嚴重威脅人類身心健康。 日前(5月18日),醫務衛生局和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合辦研討會,醫衛局局長盧寵茂期望更多家庭醫生加入基層醫療服務行列。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則呼籲締造「健康社區」,包括培訓更多家庭醫生參與慢性病共同護理,減輕公營機構醫療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醫療保健行業佔全球碳排放的4.4%。

  6. 5 天前 · 有醫學專家支持多納查德的觀點其中曼克頓的皮膚科醫生茱莉Dr. Julie Russak )華盛頓日報表示長時間或天洗澡可能造成皮膚表層微生物流成而那些微生物扮演住保護肌膚的重要角色對身體整體健康甚為重要。 + 1. 此外,化學家大衛 (David Whitlock) 亦相信毋須每天洗澡,他聲稱自己已有12年沒洗澡,轉而在皮膚上噴益菌取代,指這種細菌可以中和體內產生氣味的化學物質。 而丹麥奧爾堡大學1名建築環境系教授則表示,人類洗澡不是為了健康,而是普遍認為會洗澡是十分正常,惟在一世紀前,人類並不會每天洗澡,因當時不會認為是正常事。 至於隔多久洗澡方為上策,西雅圖有皮膚科醫生表示,這個問題因應不同人會有不同答案。

  7. 2024年5月12日 · 難忘03年沙士抗疫照顧家庭 「話唔擔心就呃你嘅」 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威院8A病房成為重災區,當年在一房之隔8B病房工作的姚麗萍,要拯救患者同時,亦要兼顧母親職責。姚麗萍憶述,當年身邊有同事染疫病倒,「由工作伙伴變成病人」,更有同事因染疫而去世,「抗疫過程有苦有辣,難忘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