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鶯歌陶瓷的重大發展是在台灣光復後先是光復初期台灣與日本貿易終止後因國民政府遷台台灣與大陸間交通斷絕使得來自日本與大陸的陶瓷供應中斷為了填補市場空缺使得鶯歌陶瓷業迅速壯大19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禁燃生煤禁止採土政策的影響限制了北投陶瓷的生產也促使北投陶瓷從業者轉至鶯歌鶯歌由於地緣的關係承襲其技術和人力資源遂一躍而成為台灣新的陶瓷中心。 1971年,鶯歌引進天然瓦斯後,產品品質由石陶器轉而向瓷器發展,進而朝向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自動化機械生產,或是朝向高附加價值的藝術陶瓷發展,鶯歌此時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台灣陶瓷重鎮。 文獻資料. 窯業雜誌.

  2. 2024年5月9日 · 熟悉鶯歌街區的陶藝產業和人文歷史底蘊長期關注鶯歌文化與環境議題著有鶯歌聚落變遷史等著作。 對五年級生來說,陳映真是一個象徵著靈魂重量的名字。 在臺灣雜誌史中,由陳映真所創辦的《人間》雜誌,是臺灣報導文學和紀實攝影的傳奇篇章。 儘管只發行了短短四年,卻在臺灣解嚴前後,以一篇篇揭露社會底層和環境傷痕的報導,關注勞工、原住民、雛妓等議題,啟蒙了許多學子投入新聞工作與社會運動。 我在經營《鶯歌社區報》時,採訪過一位歷史老師,他研究爬梳了陳映真以鶯歌為背景的創作。 由於我從小就住在鶯歌火車站附近的碳埕(運煤場)旁,父親又是礦工,陳映真短篇小說〈山路〉所描述的自然語彙和運煤臺車,正是熟悉的兒時生活場景,因而引發我規劃這一條結合陳映真故居、陶瓷窯址和臺車步道,大約兩小時的走讀路徑。

  3. 4 天前 · 鶯歌陶瓷史. 內容簡介歷時25年田野調查訪問記錄及撰述而成內容超過25萬字內容章節有概說陶瓷的先行者瓦窯業清代泉州磁灶陶師的開創日本時代本地士紳的崛起戰後外來技術者的交流陶瓷產品與技術的新風貌結語後附歷史年表。 返回列表. 陳新上. 出版日期:2019/12. 出版單位: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ISBN:978-986-5413-28-6. GPN:108021044. 平裝 28*21 600本. 初版. 800元. 陶博館 鶯歌 陶瓷 數位博物館 智能城市 鶯歌陶瓷博物館 新北市 新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4. 2 天前 · 鶯歌陶瓷博物館是全台首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關於台灣陶瓷的發展歷史與人文特色在這裡都可以找到解答。 (延伸閱讀: 台中神岡這樣玩! 外埔忘憂谷IG打卡、港區藝術中心感受藝文氣息 ) 清水模與鋼骨建構的建築,設計風格大氣深具美感。 館內的展覽及活動十分豐富,除了不定期更新的主題策展外,還有各界陶藝家的創作展、研討會與藝文表演。 最特別的是專為兒童所設計的五感陶藝課,以及大人小孩可以一起參與的陶藝體驗,適合親子同遊,邊玩邊學,寓教於樂。 鶯歌陶瓷博物館(東販出版提供) 遊完陶瓷博物館,位在本館旁邊還有免費入園的「陶瓷藝術園區」,提供寬廣的戶外陶藝體驗。 園區劃分為風、水、火、土四個區域,共有 20 多個陶藝據點,包括來自外國陶藝家的作品,按圖索驥、邊玩邊逛,如同尋寶遊戲般有趣。

  5. 3 天前 · 鶯歌因陶瓷而興盛也因陶瓷而聞名為了讓民眾能輕鬆了解鶯歌的歷史文化觀光等資訊陶博館和藝術家出版社合作出版臺北縣鶯歌陶瓷深度之旅」,希望能讓更多想探訪鶯歌遊玩鶯歌的人提供一本兼具資訊及文化內涵的旅遊書除了可以了解鶯歌城鄉的發展以及鶯歌陶瓷產業的發展歷程和今日的成果之外還更深入淺出地介紹鶯歌的文化史蹟與自然景觀以及陶博館的空間與活動當然最重要的是為您介紹鶯歌鎮上精采的賞陶買陶玩陶特色餐飲等資訊一步步帶您進入探索鶯歌陶瓷的美麗天地。 想一窺這本旅遊書的豐富資訊嗎? 歡迎您洽詢藝術家出版社 (02)23719692,郵政劃撥01044798藝術家雜誌社帳戶. 返回列表. 莊秀玲. 出版日期:2006/09. 出版單位:藝術家出版社.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4年5月22日 · 鶯歌地區近世以來的陶瓷文化是從19世紀初期漢人移民所帶來的原鄉製陶技術開始發展20世紀初期由農村家庭工業的模式走向產業化至20世紀中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20世紀末發展達到高峰自此鶯歌從鄉村小鎮躍身成為臺灣最重要的陶瓷產地時至今日鶯歌從煙囪林立的工業城鎮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的陶瓷藝術重鎮。 本展廳以臺灣閩南語的「硘仔鎮」為主題,從人文地理條件探討鶯歌發展陶瓷產業的契機,再從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產品類型及產業轉型等面向,呈現兩百多年來鶯歌陶瓷的發展面貌。 更多藝文活動. 【兩廳院會員 X 報導者】藝術家給問嗎? ─大吻琉璃. 2024-05-22. 苗栗客轉竇客語家庭計畫親子課程:老頭擺个古. 2024-05-22. 「藝起同心」-「音緣」樂展暨「春綻藝光舞同心」舞展.

  8. 2024年5月24日 · 數位典藏. 「活化典藏品,提升數位典藏效能」一直是本館努力的目標,本館目前共入藏3,698件藏品。. 除了定期拍攝高解析藏品平面影像,並拍攝3D環物影像,公開於本館「數位博物館」網站,開放民眾線上瀏覽,達到知識公共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