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首頁簡介作者. 《嫲煩家族》:試問誰還未發聲. 搜尋. Google.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為避免凍僵,一群刺蝟相擁在一起取暖,但它們很快就被彼此的硬刺刺痛了。 這樣,它們被迫分開。 但為了取暖,它們的身體再度靠近,身上的硬刺又把它們刺痛了,它們就被這兩樣禍害反復折磨,直到它們終於找到了恰好能夠容忍對方的距離為止。 ──叔本華《附錄與補遺》三十一章,396節. 山田洋次的《嫲煩家族》是一齣出色的家庭喜劇,若果電視台處境劇能達到這境界,很多香港人都會更愛回家「以電視汁撈飯」。 一齣出色的喜劇電影不只會「唧人笑」;靠「唧」的價值一次過便消耗掉,只能密集地再「唧」,在巧妙操作之下或能成為一時的賣座商品,滿足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需要。

  2. 2024年5月16日 · 第一代人來自文革,夫婦二人在火紅的政治年代游水逃來香港,並在香港生根,成為香港人。 這已經是我們耳熟能詳、關於上一代流徙者的故事:他們為了避開政治劫難,來到較為自由而沒有「政治」的地方。 能從北方游水到港的體格實在是足夠強大,以致伯伯年老後,依然能每日健身,依然能從容(在大雨之中)跳到海中暢泳。 海,成為他們流徙的標記,成為他們尋求自由的隱喻。 他們為着自由和更好的生活來到香港,卻在當下需要再一次面對年代久遠的政治壓力。 重演他們的兩位年輕人,需要穿上他們的故事,演出他們的故事,甚至在演出中回到文革時的狂熱。 藉着重演,他們全身地投入去體驗了活在大時代之人到底有着怎樣的思量,並因而對當下的自己(觀眾)提問:對面不自由,你會冒着極大的危險多番出游,逃到未知之域嗎?

  3. 6 天前 · 由葛優主演的《頑主》(1988)、《甲方乙方》(1997)和《私人訂製》(2013)三齣喜劇就是圍繞「企業主體」來講故事,其中兩齣由馮小剛執導,三中有二由王朔編劇;題材和結構也相近,主角都是一家小公司裡的老闆和職員,業務都是為顧客度身訂造地「解難 ...

  4. 2024年5月22日 · 首頁簡介作者. 《香港喜劇電影的自我修養》:港產笑片的黃金時代. 搜尋. Google. 《香港喜劇電影的自我修養》是為數不多的專研香港喜劇電影的著作,有趕工之感,未算粗製濫造。 資深編劇林超榮本來是全書作者,但有事分身不暇,便請其他評論人合力供稿,是為「脈絡篇」,佔全書三分之二,但筆者認為林寫的「創作篇」中五個喜劇創作者的評傳可讀性更高。 波折的成書過程令人聯想起八、九十年代港產片那種隨機變動的製作環境,就如書中寫到洪金寶拍《人嚇人》最後一場時,編劇仍在設計對白的情景。 「脈絡篇」大致上是按時代順序編排。 開首是鄭政恆寫的〈笑笑笑:香港喜劇電影傳統〉,為後來數篇奠下基礎。

  5. 6 天前 · 陳欣之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6. 6 天前 · 紀錄片的論述,主要是談論父親角色在華語電影裡的呈現,換言之,這是一場對父權的探尋之旅,而這與關在電影開初的自述呼應,語帶雙關地成了他自我解讀的符碼。 焦雄屏在《映像中國》裡曾經分析過《男生女相》對華語電影中性別、同性戀、甚至性倒錯的議題,她很精準地指出,這套電影的處理手法是關錦鵬的一大進步。 當同系列的其他導演都洋洋灑灑地指出一地之電影史,關錦鵬卻「以公營私」,以自己對情慾的好奇來切入華語電影,「輻射出各種家庭、傳統、社會、文化等複雜的連結」。 而我認為,這場以公營私更大膽的意圖,是父親──這電影是一場戀父亦是弒父的過程。

  7. 2024年5月16日 · 首頁簡介作者. 《白日之下》:補償社會缺失,重新追尋真相. 搜尋. Google. 近期香港電影最有話題的作品,除了早前討論到的《年少日記》之外,首數的肯定是《白日之下》。 影片以香港護老院的新聞為藍本,講述紙媒的偵查記者深入院舍發掘護舍虐老及性侵問題。 電影甫上映後,引來新聞界的討論,不論是抨擊影對記者偵查的再現仔細程度不足,亦或讚譽其重申新聞之重要及新聞工作者的倫理問題,編導及製作團隊均視為良性討論。 新聞的專業留待新聞界相關專業人士討論吧,我還是回到老本行討論電影。 不少人拿《白日之下》與荷里活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焦點追擊》(Spotlight)來作比較,這比較無可厚非,皆因兩片都是以新聞工作者為敘事焦點,運用新聞揭發社會問題為故事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