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高球肘,或高爾夫球肘 (Golfer's Elbow) 的學名為肱骨內上髁炎 (Medial Epicondylitis),是一種在肘關節內側發生的痛症。 當運用前臂屈肌抓握高球杆誤打到地面時,會收縮及拉扯肘關節內側的肌腱連接點,所以會引起該部位肌腱受傷發炎、退化、甚至撕裂。 除了打高球之外,投擲棒球、攀石、舉重、重複性的動作、連續使用鍵盤或滑鼠、用力過度、拋鑊、被硬物撞擊等都有機會引發高球肘。 醫生要確診高球肘時,會根據患者的手肘內側被擠壓時感覺痛楚 ( 圖A ),及手部抓握力減弱兩種徵狀。 大部分患者會發覺手掌、手腕及手肘難於同時伸展,而手腕運力提起重物時會感覺痛楚。 治療高球肘包括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配戴前臂護具、及接受物理治療。

  2. 6 天前 ·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3. 2024年5月21日 · 運動解說. 開始時,以單手撐起身軀,前後腳放凌空抬起身軀成一直線,保持平穩;腰部、臀部別墮下,另一隻手舉高揮動Flexi-bar。 過程需注意收腹、手臂垂直,每邊手做45秒至一分鐘。 此動作有效鍛鍊全身及核心肌肉,更有效改善平衡。 此動作有助收緊手臂bye bye肉。 開始時,前後腳站立,雙手放後,垂直手臂,握實棒身中央位置,手腕骨保持自然弧度,開始揮動Flexi-bar。 過程收緊腹部,放鬆肩膀,固定手臂、手肘及肩膀(別晃動手臂),只用手腕陰力震動棒身。 此動作做45秒至一分鐘。 揮動Flexi-bar時,手臂伸直,手腕骨需維持自然弧度,別過分屈曲或彎下,固定手腕及手肘關節,若需曲臂,則要保持微曲,固定關節,「唔好又曲又直」,否則很難令棒身震動。 相關文章.

  4. 2024年5月6日 · 明醫網 > 醫事百科. 人參除常在配方中應用外,單獨使用也多能起到良好的療疾保健效果。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人參的五種服用方法。 噙化取人參切成薄片,分數次放入口中,緩緩噙化咽下。 用於久病虛弱、肺虛喘促、脾虛倦怠、心悸怔忡、津虧消渴患者。 老年人適宜於噙化人參 ( 每天服1 克左右),有抗衰老功效。 清燉有一古今名方叫「獨參湯」,就是人參單獨燉服。 方法是,取10 克左右人參切成薄片,放入盅內,加適量開水,蓋上蓋後,再入鍋內開水中燉2~3 小時。 要注意添加開水,以防鍋內水乾。 「獨參湯」有益氣固脫的功效,生命垂危病人,可用人參大量煎湯搶救。 泡酒人參泡酒是滋補佳品。 制法是:取人參約10 克,切成小塊或片,放入1000 克白酒中浸泡。 一般浸泡4~5 周即可飲用,每周宜振動攪拌1~2 次。

  5. 2024年5月10日 · [2019-06-26]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腳跟骨骺炎 (Sever's Disease) 是引致成長期兒童及少年人腳跟痛的最常見病因。 所謂腳跟骨骺炎是指腳跟骨的骺板 (Growth Plate) 發炎。 骺板是骨骼的生長板,由軟骨組成。 由於腳跟骨末端連接着腳跟跟腱 (Achilles Tendon) 及腳跟骨骺板,而跟腱的強韌度又勝於骺板軟骨的硬度,所以在跟腱的長期拉扯下很容易令骺板受傷發炎。 經常在硬地上跑步或跳躍、使用不貼腳或不吸收震盪力的鞋子、或體重過重者,均會容易患上此症。 女生的一般發病年齡為八至十三歲之間,而男生的一般發病年齡為十至十五歲之間。 他們很多時會因為害怕引起腳跟痛,減少做平常喜愛的體育運動。 嚴重者更會踮着腳尖走路,避免讓腳跟著地。

  6. 2024年5月21日 · 答案眾說紛紜。 泌尿科醫生程威銘在Youtube 頻道指出,每個人依照體質不同、次數當然也不一樣,曾有位患者自述每天都要DIY 一次,如果沒做晚上即夢遺;卻也有患者抱怨不喜歡自慰,因為結束後會持續疲累1 ~ 2周,即使有慾望也會忍住不打,深受其困擾,因為「不打手槍也會夢遺,同樣會覺得累。 究竟如何拿捏自慰次數? 程威銘解釋,「你有沒有發覺你早上醒來都會有晨勃的現象? 」其實生殖器在未勃起時沒有血液充入,因為用進廢退原理導致生殖器萎縮;只要一勃起,血液就會流進生殖器中滋養該組織。 因此除了早上勃起外,晚上睡眠過程中也會有數次勃起狀況,皆屬正常的生理反應。

  7. 2024年5月21日 · (一)科學講求證據,而證據來自觀察,即是能普遍透過人類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或借助工具(如光學儀器、化學試劑、電波接收器等;它們是感官的延展)所能確認的事物或現象; (二)在某些難以獲取直接證據的情況下,科學家便會提出假說(Hypothesis)來解釋相關的現象,但該等假說必須具備令人普遍信服的理據(Rationale); (三)科學家亦可透過實驗求證,以支持他的假說; (四)科學證據要能夠被量化,及具備貫徹性與復現性(Consistency and reproducibility),即使重複實驗,也能得出同一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