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yoyo結婚 相關

    廣告
  2. 由專業律師證婚監禮,全包套餐$1900起,一站式代辦註冊手續,全港12間婚禮中心,方便快捷。 本行曾獲《新人至愛婚姻監禮人服務》大獎,憑著專業及貼心服務,獲得廣大客戶肯定和認同。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2. 2024年5月8日 · 首先他沒有打算移民。 Ken和現任女友亦有商量結婚由於他們計劃不生育所以沒有迫切性必須盡早結婚有機會在未來5年內結婚。 計劃5年內結婚買樓 或與未婚妻「一人一層」 而結婚亦和買樓的時間有關,因此他計劃未來5年內便會買樓,但問到這是個人決定還是以家庭形式進行時,Ken告訴我他們並沒有一起儲錢的安排,亦打算未來各人都會各自買一層樓。 由於女友現職都是公務員,和他的薪酬及職級相若,相信能力上沒有問題,不過我亦提他有能力不代表一定要做。 因為如果是自住需要,當然沒有問題,但若是打算一層自住及一層投資的話,便要考慮清楚這是否最理想的資產,投資離不開兩大目標,分別是製造收益及資本增值,究竟投資物業是否最佳收益工具又或是最有升值潛質呢?

  3. 2024年5月15日 ·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是把上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相關文章: 【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4. 2024年5月20日 · 南韓作家李承憲在博客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5. 2024年5月10日 · 原因一:社會流動性下降,年輕人拼搏上游動力減低. 首先,兩地年輕人的不理性消費行為背後, 其實皆源於兩地的社會流動性下降 。 中國和美國皆朝藉着「M型社會」進發,中產階層的逐漸消失意味著基層青少年更難沿着社會階梯向上爬升,他們被困於原有的社會階層當中,大大減低他們努力為自己的未來拼搏的動力。 因此,很多年輕人眼見未來難有出頭天,便不再用力爭取向上流動的工作機會,反而選擇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降低自己的物質需求,並放棄婚姻和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躺平」過上自己覺得自由和簡約的生活;

  6. 2024年5月20日 · 報道介紹,37歲左右的澳洲攝影師Rory Jones和妻子Casey夢想提早退休,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投資股市,想把炒股賺的錢變成有形資產。 經過一番研究後,兩人決定在峇里島建造投資性房地產。 我們認為,這不僅能讓我們賺取可觀的收入,而且還能讓我們在一個比澳洲生活成本更低的國家退休。 夫婦倆曾考慮過泰國、菲律賓,甚至葡萄牙,但最終選擇了峇里島,因為他們的研究表明,那裡的投資回報率最高,而且外國人在當地建造房屋相對容易。 根據投資諮詢公司 ILA Global Consulting 的數據,峇里島的短期租賃年投資回報率可能達到15%,而其他地方僅為5%至10%。 FB群組發帖尋地. 2022年,Jones夫婦去峇里島待了大約三周,探索島嶼並與不同的法律人士、建築商交談,以獲取專業意見。

  7. 2024年5月22日 · 最後更新: 2024/05/22 13:30. 分享:. 居泰港人已屆知命之年 憂資產不夠退休 徬徨應否回港. 過去數年不少港人移居海外,今年55歲的Paul,是其中一位。. 以往他在香港從事銷售工作,收入不算很高,但扣除必要支出後仍有餘錢投資海外物業及儲蓄,期望退休後享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