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9日 · 1. 工作期間大量累積的 被動收入 ; 2. 投資帳戶 中的資金,足夠永久提取. 這兩項壯舉,都需要精明的理財策略和高度自律,方能實現。 儘管FIRE一族通常都有充份理由炫耀自身經濟實力,但他們其實也不乏金錢上的遺憾。 三名白手興家、提早退休的FIRE族接受了CNBC訪問,雖然對於按照當前的經濟條件生活下去的決定毫不猶豫,但有些事情,他們希望自己當初能採取不同的做法... FIRE族最大遺憾(一):沒有盡早擴大儲蓄和投資. 前IT人、《百萬富翁習慣》網誌主編Steve Adcock於2016年以35歲之齡提早退休,當時身家約90萬美元(約703萬港元)。 及後在股市走高下,他的積蓄很快就升穿100萬美元。 他在正職階段將大部份工資儲起並用作投資,但早年情況卻非如此。

  2. 2024年5月29日 · 1. 最高齡兩國保持低通脹低利率. 義大利和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兩個國家,多年來卻一直保持低通脹和低利率。 經濟學家新見洋子 (Yoko Niimi)和Charles Horioka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日本老年人每年的支出僅佔其淨資產的1%至3%,這意味著許多人去世時都很有錢。 Horioka與Luigi Ventura合著的另一篇論文則發現,義大利有40%的退休老人持續累積財富。 2. 老年消費相關指數跑輸大市. 《經濟學人》指,金融市場的一些證據也表明,嬰兒潮世代比前幾代人更加吝嗇。 MSCI有一項指數,追蹤提供老年疾病治療、休閒旅遊及抗衰老護膚產品的公司,過去5年,該指數的表現落後於大盤,年化報酬率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 投資人押注嬰兒潮世代是囤積者,而不是揮霍者。

  3. 2024年6月7日 · 因為隨着 年紀愈大 , 開支 只會持續 減少 ,守財不用只會浪費. 專家: 「 4%法則 」 有3大離地原因. 投資回報的長遠走勢起伏,沒有人能夠擔保。 一直質疑4%法則的 美國金融服務學院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Financial Services) 財富管理教授 、退休顧問公司 IncomePath首席策略師Michael Finke 批評,該指標「無視退休人士所經歷的新現實」,有三大脫離現實之處: 忽略了 無人能夠預知未來投資回報率 ; 忽略了退休人士 根據現實市場回報調整開支 的能力; 忽略了 無人可以預知退休會持續多久.

  4. 2024年5月26日 · 你不必靠拉麵生活,你可以把錢花在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上,然後減少其餘的事情。 以下是他採取的三項理財舉措: 1. 儘早開始儲錢 堅持為退休計劃供款. 聽從第一位老闆的建議,Cooper一有機會就投資退休計劃。 1996年他大學剛畢業時的起薪是19,000美元,那時他就開始用一部分工資給退休計劃供款。 1999年他跳槽後人工翻了一番,達到35,000美元,其中10,000美元。 之後,他一直從事企業傳播工作,並繼續最大限度地利用僱主資助的退休計畫。 Cooper於2022年1月以48歲的年齡提早退休,在25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的退休賬戶積累了240萬美元(約1,872萬港元)。 關鍵是:儘早開始儲蓄,支出少於收入,把剩下的錢投資於低成本指數基金。 讓時間和複利發揮作用。 2.

  5. 2024年6月9日 · 兒子對未來失去信心. 長期高成本、高壓力的照料生活,甚至讓吉田秋對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產生了心理陰影。 由於40歲依然單身無後,吉田秋的心理壓力很大。 為了不重蹈覆轍,他需要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了,但目前吉田秋花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來照顧父母, 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為自己儲蓄。

  6. 2024年5月28日 · 分享:. 百萬富翁不願意花錢在這5種日常消費之中 原因竟然是這個. 成為百萬富翁之後應該買甚麼?. 這也許不是個難題。. 不過,當你和一個百萬富翁交談後,你會發現,沒有一個富豪能靠揮金如土,留住百萬美元的資產。. 有錢買卻選擇不買 是件趣事. CNBC向 ...

  7. 2024年6月1日 · 沽出比買入更難。Duke表示,為了瞭解背後的原因,可以參考兩位著名行為學專家,Daniel Kahneman與Amos Tversky的研究成果。人們對「損失」的厭惡,遠遠超過他們對同等程度「收益」的愉悅(這被稱作「損失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