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LVMH創始人兼董事長Bernard Arnault則排在首位,他現年75歲,凈資產達2220億美元,大部分財富來自於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製造商股份。 點擊圖片放大. 科技類:Dell、Tesla、Amazon. 對AI相關設備的需求推動戴爾科技公司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後,現年59歲的Dell最近也見證了自己的財富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 他以1130億美元的財富排在第11位。 60歲的亞馬遜公司創始人Jeff Bezos以2080億美元的凈資產排名第2。 Tesla的CEO,52歲的馬斯克排名第3,凈資產為1870億美元。 受馬斯克在Tesla的股份價格變化影響,他的財富在今年減少了400億美元。 點擊圖片放大. 地緣政治受益者. 新加入者如86歲的Slim,以1060億資產排在第13位。

  2. 2024年5月29日 · 1. 最高齡兩國保持低通脹低利率. 義大利和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兩個國家,多年來卻一直保持低通脹和低利率。 經濟學家新見洋子 (Yoko Niimi)和Charles Horioka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日本老年人每年的支出僅佔其淨資產的1%至3%,這意味著許多人去世時都很有錢。 Horioka與Luigi Ventura合著的另一篇論文則發現,義大利有40%的退休老人持續累積財富。 2. 老年消費相關指數跑輸大市. 《經濟學人》指,金融市場的一些證據也表明,嬰兒潮世代比前幾代人更加吝嗇。 MSCI有一項指數,追蹤提供老年疾病治療、休閒旅遊及抗衰老護膚產品的公司,過去5年,該指數的表現落後於大盤,年化報酬率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 投資人押注嬰兒潮世代是囤積者,而不是揮霍者。

  3. 2024年5月15日 ·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 ...

  4. 2024年5月20日 · 30年是一段漫長的歲月,接近姜錫圭當時95歲人生的3分之1。 姜錫圭在對於「我老了」這件事情的定義上 犯下了巨大的錯誤 ,但現在已經於事無補。 「即便我現在已經95歲,但我的神智依然很清醒,也許我還能再活10年,甚至20年。 如果重回退休那刻,如果我知道我還能再活30年,我不會再選擇這種生活。 「我現在準備開始學習早就想學的語言,我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10年後,在105歲的生日上,我不會因為一事無成而後悔。 點擊圖片放大. 長壽時代 退休計劃應從長計議. 我們生活在一個與父輩截然不同的長壽時代。 即便在我們退休後,也依然餘下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歲月。 聯合國數據顯示:2000年~2019年間,全球預期壽命從67歲延長到73歲.

  5. 2024年6月1日 · 高中女教師59歲提前退休 卻深陷迷茫. 過去20年,Laura Landsbaum每個工作日都會設置兩個鬧鐘:一個在早上5點15分,一個在早上9點17分。 對一名德克薩斯州的高中教師來説,早上5點15分的鬧鐘只是一個形式罷了。 經歷了20年的早起,Landsbaum已經可以在日出前自然醒。 Landsbaum已經對早上9點17分的鬧鐘形成條件反射:這是德克薩斯州官方的考勤時間,她必須停下手頭的一切完成考勤——每天的出勤率是學校獲得資助的依據。 這是Landsbaum遵循了20年的生活習慣。 但一周後,所有鬧鐘都將失去意義。 她將在59歲提前退休,並不再參與教學。 提前退休也許是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事,但Landsbaum卻為此陷入深深的焦慮,她表示,自己需要面對退休帶來的3大困境。

  6. 2024年6月3日 · 慳錢技巧(一):開支應與財務目標保持一致. Ramit Sethi表示,如果大家有意設立理財目標、讓手頭上的金錢用得其所,例如用作緊急情況下的安全網或為退休做好準備,你的 日常支出應與這個目標保持一致 。 他建議這對夫婦不如考慮一下,撇除對帳單和債務堆積的憂慮,他們會想用手頭上的金錢來做何事。 Elisabeth坦言希望增加儲蓄,因為兩夫婦仍然是「月光族」,而且倆人打算用儲蓄來進行更多投資。 但為了達到上述願景,Elisabeth他們需要大幅減少購物。 Sethi直言從兩夫婦的行為來看,與財務目標並不一致。 即使希望不用再擔心金錢的問題,但他們目前的消費習慣無助於實現這個目標。

  7. 2024年5月19日 · 源自一本名為《秘密》的暢銷書。 簡單來説就是:只要你對一件事的執念夠強,並把握機遇,就可以吸引到你想要的任何事物——人生中的所有成敗得失,都是你自己吸引的。 放到財富中來看,就可以説是:只要你對財富的執念夠深,那麼錢自然會來找你。 你不「貪」,錢不來。 這當然不是說躺在床上發夢便可以擁有財富。 比爾蓋茨、朱克伯格退學創業的經歷已經是老生常談:你對財富的執著會趨勢你去深度瞭解賺錢的方法,因此對於時代的風向便能更加靈敏。 洛克菲勒:貪婪大有所為. 這便是富人都看似「貪得無厭」的原因:金錢觀自洽,對財富有追求,而已經獲得的財富進一步佐證自己金錢觀的正確性,自然對金錢的執念愈深。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曾在書信中教導孩子: 貪婪大有所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