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高蘋娜指出,中國經濟前景風險是偏向下行,包括較預期更大、更久的房地產部門再調整,以及逐漸增加的全球貿易碎裂化壓力;中國在中長期內若要達到高品質成長,北京當局應進行結構改革,來反制經濟逆風並解決根本的失衡。 「日經」表示,北京當局計畫向金融機構投注三千億人民幣(一.三四兆台幣),協助地方政府收購私人房地產開發商的未售出房屋,可能使已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難以償債就凸顯了這個問題。 IMF估計,截至二 二三年年底,LGFV的未償隱性債務超過六十兆人民幣,超越地方政府帳面上的債務總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2. 2024年5月28日 · 目前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經濟成長率卻落後於中國,儘管中國近年來成長大幅放緩。去年,中國GDP成長5.2%,而美國則成長2.5%。國會預算辦公室今年稍早預測,美國經濟成長將更加緩慢,從202年的約2.2% 下滑至2030年代初的1.9%。

  3. 2024年5月23日 · 中國經濟榮景不再 彭博:習近平面臨政治風險. 彭博分析指出,中國經濟明顯放緩,將給習近平帶來政治風險。. (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在過去40年快速成長,但近期各種衝擊接連襲來,房地產崩盤、美中 ...

  4. 2024年5月13日 · 專家:與最大市場對著幹 「中國製造」衰退無法逆轉. 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認為,流失美國市場將對中國製造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路透).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5中國製造」政策,矢志使中國的製造業制霸全球 ...

  5. 2024年5月14日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央行發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社會融資新增量(社融增量)淨減約20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965.2億元),創歷史新低,且低於市場預期的成長1兆元(約新台幣4.4兆元)。 中媒指出,自中國央行開始發布相關數據以來,該項數據首次轉為負數,主要是政府債拖累最大。 中國網民認為,導致社融規模「負成長」的主要的原因,與民眾和企業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不足,導致借貸降低、民眾提前還房貸,存款進一步高企等因素有關。 「社融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包括企業債券、政府債券等直接融資,以及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等間接融資。 從中國央行發布的今年前4個月的具體社融分項來看,4月大幅負成長數據最大的拖累是政府債券融資。

  6. 5 天前 · 國際貨幣基金(IMF)週三(29日)將中國經濟成長預測上調0.4個百分點,2024年、2025年分別為5%、4.5%,但警告,房地產業仍是主要成長風險。 房地產業的問題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廣泛的負面影響,減緩了北京將成長模式從債務驅動型投資,轉向國內消費的努力。 以數據來看,儘管4月中國工廠、貿易和消費者物價數據表明,這個18.6兆美元(604.5兆元)的經濟可能終於贏來復甦,但是上(4)月中國零售額成長來到了2022年12月以來最低。 中國日前公佈了穩定房市的「歷史性措施」,但分析師表示,這些行動無法滿足可持續復甦的要求。 IMF則稱,看到了北京採取更全面的政策方案,以解決房地產問題的空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7. 2024年5月14日 · 中國憑藉來自美國的鉅額順差,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購買石油等原物料,對其他國家貿易維持相對平衡;如今來自美國的順差減少,中國必須擴大對其他國家出口,長期之下,恐導致貿易嚴重失衡,造成對中關係惡化。 目前一些中國企業取道第三國出口美國,以迴避美中貿易戰,但長此以往,中國的產業鏈將不斷向境外轉移,造成本國製造業被掏空。 另,支撐中國製造業的農民工數量已達頂峰,平均年齡提高至四十三歲,其中三十一%年過半百。 而中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已與日本的六十二%不相上下,且還在攀升,這意味中國製造業從業人口將減少,衰落是必然趨勢。 易富賢表示,去年中國的總順差中有四十一%來自美國,一旦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占比低於八%,將對中國的經濟、製造業、就業及國際地緣政治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