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6日 · 預防乙肝全攻略. 乙型肝炎抗體不足! 要補打加強疫苗嗎? 盡早驗出乙型肝炎是撲滅乙肝防治肝癌的關鍵一環我們鼓勵尤其35歲或以上的乙肝患者家屬以及其他高危群體例如注射毒品HIV感染男男性接觸性工作和在囚人士檢驗是否感染乙型肝炎以免惡化為嚴重肝病保障長遠健康。 同時,也提議政府和十八區康健中心合作,由乙肝患者的家人開始,為優先群組免費篩檢乙型肝炎。

  2. 2024年5月24日 · 情緒起伏. 中醫認為肝主管情緒,「肝」主疏泄,與全身氣血運行息息相關,「怒則傷肝」情緒如果常常起伏過大,就很容易影響到肝疏泄,例如當肝氣過亢就會令人煩躁易怒,而且容易失眠多夢,所以肝功能一旦出現受舂=造成情志問題。 煙酒習慣. 酒精及煙草中的化學物質都需要靠肝臟去分解毒素來排出體外,當中酒精會先經胃以及腸道被吸收,然後會進入血液到達肝臟。 肝臟裡一種酵素會將其氧化並分解成乙醛、然後再轉為乙酸,最後轉為二氧化碳、水再排出體外。 而肝臟要分解酒精所需時間很漫長,一般要十二至廿四小時左右。 常見肝臟疾病您要知. 脂肪肝是指肝臟裡有過量的脂肪堆積,一旦肝臟的脂肪量達5-10%就會形成脂肪肝,而太多脂肪在肝臟積聚的話會使肝臟的排毒功能有所減損,使毒素滯留在體內影響身體健康。

  3. 4 天前 · 乙型肝炎的症狀因人而異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後早期的症狀與感冒相似患者可能沒有發燒或只是輕微發燒其他症狀包括食慾不振腹痛噁心嘔吐黃疸也可能出現關節痛關節炎皮膚出疹等這些症狀可比黃疸更早出現嚴重的可演變成肝衰竭症狀包括黃疸水腫和迷亂等急性症狀可持續三個月死亡率約為百份之一至二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急性乙型肝炎不能單從症狀或簡單的驗血報告與其他急性肝炎分別得出,有多至百份之五十的成年人和百份之九十的兒童並沒有發病和沒有任何症狀的,沒有症狀並不等於感染已受控制,很多慢性肝炎的患者並沒有症狀,直至疾病已進展至後期。 (二)慢性乙型肝炎: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7日 · 帶乙型肝炎病毒的女病人鄧桂思2017年因腎功能受損到聯合醫院看腎科門診時醫生為她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時未有同時處方抗乙肝抗病毒藥。 鄧後來出現急性肝炎,並曾兩度換肝,最後因敗血症死亡。 死因庭早前就鄧的死作研訊死因裁判官周慧珠引導陪審團考慮鄧的急性肝炎的引發原因若認為因開漏藥導致可裁定死於不幸」,若認為是自身免疫而起則可裁定她死於自然」。 陪審團今 (7日)退庭商議近7小時後,大比數裁定鄧因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但同時未獲處方抗病毒藥物,導致乙型肝炎發作,裁定鄧「死於不幸」。

  6. 2024年5月13日 · 好處是不用吃那麼多種丸但不好處是吃了一些對患者沒有作用但卻要承受潛在副作用的藥物成份例如患者本來沒有太嚴重的鼻塞但不少感冒成藥卻有通鼻塞的成份有機會出現心悸失眼等副作用。 不過由於傳統的收鼻水藥 (抗組織胺)會使人昏昏慾睡,有些藥廠為針對巿場需要又不想大幅增加成本,便將收鼻水的成份抽起。 故有些病人不知就裡吃了也無法改善徵狀。 其實一般傷風感冒不吃任何藥物也會自行痊癒的,最重要是足夠休息和吸收足夠適量的水份。 不過適當地使用症狀舒緩藥物也能令部份患者舒服一點,但有些病徵是沒有辦法完全消失的。 患者需要放鬆身心,耐心等候身體清除病毒,漸漸復元。 要選擇合適的成藥,當要認識它們的成份了。 為了一般讀者,筆者製作了一個列表,列出常見的成藥、藥物成份和作用。

  7. 2024年5月3日 ·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患者如不及時治療長遠有機會引致肝硬化和肝癌。 除此之外,乙肝患者同時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共病亦越來越普遍。 不過隨著醫藥科技不斷改進乙肝患者只要做好預防措施醫患互信便可降低併發症風險早於上世紀80年代香港新生嬰兒開始免費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大大減低乙肝的母嬰傳染機會。 惟按最新統計,本港整體人口中仍有約5.6%,即約41萬人患有乙肝,當中35歲或以上人士(即於1988年實施普及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前出生者)的乙肝感染率明顯較高。 乙肝患者留意腎臟健康. 乙肝患者老齡化及共病的數字與日俱增,腸胃肝臟科專科黎永智醫生表示,乙肝患者隨著年紀漸大,同時患上其他慢性病的機會自然較高,常見的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

  8. 2024年5月8日 · 兒科醫生特敏福副作用大可出現抗藥性. 張傑. 兒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4-05-08. 分享此文章. 記得前幾年在電視出現一則不開心的事情,是關於一位六歲的小孩因患上流行性感冒併發腦炎而最終死亡的個案。 更甚的是,父母認為醫院方面處理失當,太遲處方特敏福,導致病童死亡。 而政府官員出來解釋說,不可隨便使用特敏福的原因是可能出現的抗藥性。 在第三者立場,聽起來一頭霧水:(一)從父母的角度,抗藥性一定不是自己考慮之列,所以這個官員的理由聽起來很礙耳。 (二)官員只是針對是否使用特敏福一藥上解釋,仍未是事情的重點。 (三)醫生未立刻處方特敏福,除了有可能涉及運作性因素外,一定是有其他原因,並不可能是「不懂」、「忘記」、「延遲」等原因。 所以讓我們探討多一些才自己下結論吧。 閱讀全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