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他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及亞士匹靈與消化道出血關聯的研究結果被美國歐洲及亞太區的醫學團體納為臨床指引協助醫護人員為病人制訂治療方案近年則與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瘜肉及早期大腸癌的嶄新技術並於去年率領全球多國專家制訂臨床指引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篩查大腸癌。 至於黃秀娟則為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兼助理院長 (發展),於2010年加入學院,2013年將腸道微生物移植技術引入香港,治療可致命的腸道感染疾病,並與醫院管理局合作,於全港公立醫院提供微生物移植服務。 兩人對於獲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均表示感激及榮幸,並指多年來致力研究將腸道微生物菌群轉化為早期疾病檢測和治療的創新方案,目標為大眾重塑健康。 中大醫學院前院長陳家亮獲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2. 2024年5月13日 ·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現有不少病人透過「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使用未在港註冊的藥物;隨着相關病人數量愈來愈多,用藥累計有一定時間,例如超過一年,且成效不俗,局方會主動鼓勵相關藥廠,透過「1+」機制向衞生署申請藥物註冊。 他透露,至少有2種癌症藥物有興趣透過「1+」機制在港註冊。 他又稱,不擔心新機制會引發質素問題,強調香港藥物審批機制非常嚴謹,且「1+」機制有更多本地或亞洲病人的臨床數據,對藥物療效等各方面更有保證。 現時醫管局藥物名冊有逾1,500種藥物,鄧耀鏗稱,若有好藥能在港註冊,局方會盡快將之引入藥物名冊。 他提到,現時藥廠向醫管局申請將新藥加入藥物名冊,一般需時10個月,局方留意到有部分申請步驟有重複,認為不少事情可同步進行,期望透過精簡程序,目標將申請時間縮減一半。

  3. 2024年5月7日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腎臟及其他泌尿器官 (膀胱除外)的癌症,是2021年男性第7大常見癌症,其整體新症數字由2012年的541宗增至2021年的921宗,10年間增加70.2%;921宗新症中,494宗發病年齡為65歲或以上,比率達53.6%,每10萬名港人中,平均約12人患腎癌。 早期腎癌可能出現一些輕微的徵狀,若及早發現,可進行全腎或部分腎臟切除手術、冷凍治療、射頻消融術或放射治療等;若腫瘤已出現轉移,則一般需要使用全身性藥物治療,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數據,轉移性腎癌5年存活率下降至19%。

  4. 2024年5月6日 · 肺癌為本港最常見癌症患者早期的病徵不明顯逾半數個案確診時已屆第4期吸煙人士患癌的風險更高25倍進行早期篩查顯得尤其重要惟現時本港對於無症狀的較高風險人士未有相關具體準則及建議近年非吸煙者確診肺癌有上升趨勢醫生建議家族史上有患肺癌人士亦應盡早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確診應及早就醫。 亞洲國家一般會建議重度吸煙人士,即使沒有症狀,亦在50至55歲開始每年或每2年接受低射量電腦掃瞄的肺癌篩查。 港怡醫院肺癌治療中心聯席總監溫志堅指出,2014至2017年肺癌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以確診期數區分,第一期患者的整體存活率為72.4%,第二期至第四期的相關存活率分別為45.5%、24.6%及7.8%。

  5. 2024年5月16日 · Tweet. 有2名腸道桿菌病人正於該院接受隔離治療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爆發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組群。 該院今日 (16日)公布院內復康醫療護理部病房一名91歲女病人於上周五 (10日)確診為耐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帶菌者。 醫院展開追蹤篩查後,再發現多3名病人確診,年齡介乎81至95歲。 當中2名病人正於院內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另外2名病人已經出院。 個案已呈報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有關病房已經加強執行一系列各項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加強手部衞生,以及嚴格執行接觸傳播防護措施;加倍注意高感染風險的處理程序;及加強有關病房的消毒及清潔。 院方會繼續加強執行相關感染控制措施,並密切留意有關病房的情況。 最高瀏覽. 1 05月27日 (一) 14:58更新.

  6. 2024年5月8日 · 局方表示將適時檢視計劃服務模式及細節審視是否擴大服務範圍包括研究整合公營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並正研究將衞生署的疫苗接種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以及探討中的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整合到一個共通平台當中部分 ...

  7. 2024年5月17日 · 內媒周四(16日)報道,內地一名患癌男子希望透過節食方法「餓死」體內癌細胞,導致體重短時間內大減,僅接受一次化療後,全身肌肉出現萎縮,相隔僅半個月離世。. 50多歲李姓男子早前確診結腸癌後決定拒絕進食所有含有蛋白質食物,改吃蔬菜瓜果,期望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