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宣明會助養兒童 終止 相關

    廣告
  2. 參與宣明會助養兒童計劃」,為貧困孩子帶來切實可見的改變。 幫助貧困孩子享健康,獲教育,在愛和保護中長遠改善生活。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立法會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鄧家彪今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指出現時草擬的強制舉報者指南可為法官提供判決依據讓其在裁判虐兒案件時可判斷專業人士在舉報層面上有否法律責任。 建議政府多諮詢業界 擬定合適提問助辨虐兒情況. 他亦指,條例草案規定25類專業人員若發現嚴重虐兒情況,則必須舉報,包括視光師、中醫師等。 他認為這些專業人士在學院培訓時,未必會接觸到虐兒範疇的知識,因此,《強制舉報者指南》會用問卷形式的輔助分析框架,問題圍繞「是否有合理理由懷疑兒童遭受身體虐待」、「兒童是否正遭受嚴重傷害」及「兒童是否有遭受嚴重傷害的實際風險」等,「如果答案係就舉報,唔係就去下一條。 鄧家彪認為,問卷的提問可幫助專業人士循序漸進地判斷虐兒情況。

  2. 3 天前 · 立法會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日1日召開會議並進入逐條審議條例列明如某指明專業人員」,在以指明專業人員的身份工作過程中察覺有兒童遭受嚴重傷害或面對相關風險等要盡快作出舉報。 不過,就「指明專業人員」列表,多名議員認為模糊不清。 例如列表中涵蓋「自稱以」聽力學家、臨牀心理學、營養師、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的身份執業或以該身分份公布其姓名的人。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直言奇怪,例如言語治療師、營養師沒有名單,質疑「專業人員乜可以自稱嘅咩? 」她認為如果沒有認證,法例就不應該涵蓋該等人士。 黎棟國:自稱專業人士界線模糊不清 建議刪除「自稱以」的描述. 會議上,新民黨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黎棟國亦指出,「自稱以」是法例行文所規管,反問「咁我唔自稱呢?

  3. 2024年5月18日 · 立法會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日18日舉行會議條例要求指明的專業人士在察覺兒童遭受並仍受嚴重傷害時就要作出舉報不過多名立法會議員認為舉報的情景及機制過於複雜強制舉報要滿足兩個要求 黎棟國質疑難達到. 保安局前局長新民黨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黎棟國表示條例列明兒童已經受到嚴重傷害並仍然遭受嚴重傷害就需要被舉報即是否舉報要達到兩個要求。 他假設專業人士發現有兒童被打到面腫,按條文都不需要強制舉報,因為兒童無仍然繼續被打,但如不需要舉報就「大件事」。 民建聯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郭玲麗質疑,法定責任需要達到兩個標準才可以執法,屬過於複雜,認為比較難達到。 何啟明指(立法會直播截圖) 何啟明:如認為兒童會繼續受傷 專業人士要作出舉報.

  4. 6 天前 · 文件說根據指南懷疑施虐者已提出會對兒童造成嚴重傷害的具體計劃兒童正面對遭受嚴重傷害的實際風險因此相關小學老師必須強制舉報而另一個情境則是一名7歲女童在家中被其父親發現呼吸困難並失去知覺。 父親向警方求助,女童隨後被送往醫院。 經過醫療檢查和治療、發現女孩身上佈滿20多處新舊傷痕,這些傷痕疑似由藤條、剪刀和拖鞋造成,其中一些傷口已經嚴重感染。 文件指,由於女童身上有明顯傷勢、該傷勢並非意外造成、該傷勢不是由該兒童自己造成,社工或醫護人員須強制報舉。 不過,文件的一般指引指出,每宗虐待事件有其獨特性,強制舉報者應充分考慮個案的具體情況後,作出專業判斷,採取適當行動。

  5. 4 天前 · + 19. 高達9成的家長體罰之後感到後悔. 最後,調查中分別約有9成的家長,曾在對孩子體罰後感到後悔和虧欠、希望和孩子和解。 幾乎所有希望和孩子和好的家長,都嘗試了修復關係。 顯見家長並不樂意使用體罰,並隱隱感受到體罰對親子關係造成傷害。 針對體罰有效、無害和必要的迷思,近年研究都一致指出:體罰對兒童身心健康和親子關係都有負向的影響。 且有其他正向、有效的管教方法可以替代,因此不是必要的。 體罰損害親子關係,家長也大多不樂意體罰,卻可能礙於不知道其他有效的管教方法,而受限於使用體罰或言語暴力來管教孩子孩子因小事發脾氣? 你的「開導」或帶來反效果 「一事」更為重要. 立法保護兒童免於體罰.

  6. 3 天前 · RubberBand 今日(1/6)現身啟德出席宣明會X RubberBand「守護脆弱孩子計劃」音樂分享。RubberBand透露早前随宣明會遠赴非洲索馬里蘭進行探訪,令他們有很大的體會,6號(缪浩昌)受訪時表示:「相隔十年再去感覺好深,因為又 ...

  7. 2024年5月16日 · 出版: 2024-05-16 08:10 更新:2024-05-16 09:15. 【贐寧社義殮 下】「要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秒! 」當一位癌症病人每天在為自己死亡倒數,甚至尚未離開人世,便要委託他人去處理其身後事,心情何其絕望。 獲指定代辦殮葬的贐寧社總幹事梁慕賢,至今難忘陪伴該位病友走過最後人生歷程,故一直不捨刪除共同的聊天記錄回憶,她感嘆:「雖然佢哋(個案人)可能只係喺我人生某一刻出現過,但我都好珍惜同佢哋嘅相處。 梁慕賢亦曾在疫情期間,為年僅4歲因染疫離世的小女孩募捐殮葬,為贐寧社接獲的最年幼個案,她重提時亦不禁「眼濕濕」地說:「每次諗起都覺得淒涼! 贐寧社總幹事梁慕賢。 (何倩瑜攝) 贐寧社10年義殮個案逾千宗 為無依靠長者免成無名孤魂死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