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9日 · 作者: 張炳良. 2024-05-09. 盡言篇. 標籤: 一國兩制2.0 基本法 夏寶龍 新加坡 金融危機 香港經濟. 香港須再審視自身價值、敢於「範式轉移」,不讓過去的成就成為今天的思想包袱。 (Wikimedia Commons) 《基本法》第23條立法後,從中央規劃的角度言,香港已完成過渡至一國兩制的新時期。 在愛國者治港、新選舉制度及維護國安法律與機制下,香港再無後顧之憂,已「亂不起」。 今後「由治及興」主要任務是拼經濟。 特區政府及業界千帆並舉,對外招商吸資搶人才,在內大搞盛事及繽紛活動,以打造活力之都回來,重振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他們的努力應予肯定,當然須講求效益、策略對頭,否則事倍功半、急於求成致飢不擇食。 香港長期以來累積了豐厚的經濟底子,城市素質在多方面處國際前列。

  2. www.hkreadingcity.net › channel › CheungBingLeungAnthony香港閱讀城 - 張炳良

    6 天前 · 張炳良. 作者: 張炳良. 最後更新:24/05/2024. 我是上一代人,對互聯網世代而言、或屬史前人。 我自小至大,喜歡看書,後來成為學者,尤有必要,以明古今、知中外。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談的不單是進仕考功名,更含知性哲理的收獲。 西方也有「知識乃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之說,蘇格拉底在柏拉圖的敘述中曾說「我只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 (“I only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 。 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就如今天所謂「後真相」年代總不能凡網上信息皆以為真一樣。 有時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故不要離地,更應知行合一。

  3. 2024年5月6日 · 2024年5月6日星期一. 張炳良. 筆陣:當今的日本還「排外」嗎? ——從拜登的「失言」說起 /文:林泉忠 聞風筆動:行會兩成員不同意擱置 垃圾徵費或中間落墨 /文:李先知 張炳良範式須變):經濟未來不可能重複過去 黃偉豪:《美帝崩裂》:為「特朗普2.0」的動盪做好準備 林增榮:花墟可持續發展 不能只「保」不「育」 張炳良:範式須變(一):經濟未來不可能重複過去. 【明報文章】《基本法》第23條立法後,從中央規劃的角度言,香港已完成過渡至一國兩制的新時期。 在愛國者治港、新選舉制度及維護國安法律與機制下,香港再無後顧之憂,已「亂不起」。 今後「由治及興」主要任務是拼經濟。

  4. 2024年5月5日 · 張炳良民主黨創黨副主席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郭慶平 :元朗區議員逸澤), 民主黨 成員,及後轉投建制派,支持政改。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中落敗。

  5. 2024年5月18日 · 民主派支持並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內部可根據抗爭方式、路線,以及社會與 經濟 立場上的不同,分為 多個黨派及團體 。 當中包括 溫和民主派 、 激進民主派 、 自決派 、 親中華民國派 ,以及與民主派主張相近的 本土派 ,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方面在 政治光譜 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 [16] 。 自2020年 北京 強行引入《 港區國安法 》後,歷經 民主派初選大搜捕 、「 完善選舉制度改革 」,要求「 愛國者治港 」後,民主派政黨政治參與空間嚴重受限,面臨大規模「解散潮」及「退黨潮」,亦難以在香港立足。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4年5月13日 · 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 李冠儒. 上一篇. 李冠儒香港的民間外交 該有怎樣的特色. 【明報文章早前我在線上參加了教大及科大合辦的「『一國兩制2.0』:香港如何保持獨特性?」公共政策對話深受啟發例如張炳良教授提及香港不應坐等命令要主動出擊」,又點出5個R」——認可和解重連重建和代表recognition, reconciliation, reconnection, rebuilding and representation)對香港的重要性;白立邦教授作為主持,替缺席的曾鈺成先生代為匯報時,鼓勵大家重新思考香港特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府與香港市民等多重關係;王緝憲教授提倡在合作層面,與其改變兩地制度,不如強調嵌入性(embeddedness)。

  8. 2024年5月7日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與研究團隊公布在母親的血漿中發現胎兒DNA,開創了一個新領域,之後不斷有新的研究突破,診斷成功率達100%,造福全世界,一起聽聽他的科研心路歷程。 灼見專訪. 首屆「香港閱讀+」4月啟動 李家駒:一起重新尋找閱讀的N種理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4-04-15. 今年港府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香港出版總會全力響應,在4至5月主辦首屆「香港閱讀+」,以「閱讀的N個理由」為題策展,希望市民能夠找到閱讀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