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3日 · 05月23日 12:46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就「改革香港醫務委員會」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我感謝宇人議員提出的議案,以及黃國議員對議案提出的修訂。 引言. 香港的醫護專業水平在全世界所有已發展的經濟體中名列前茅,這實在有賴各個醫護專業多年來在各自領域內建立的良好信譽。 醫護專業的特色,就是這個專業需要面對、醫治和照顧病人的生老病死,整體的操守是建基於醫患關係,得到社會的信任是非常重要,所以醫護專業人員才可成為市民健康的「守門人」,政府高度重視他們的專業水平和操守,以確保醫療健康服務的質素符合標準,保障市民健康。

  2. 2024年5月20日 · 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 表示 , 香港目前是亞洲乳癌發病率最高地區之一,並在過去幾十年中持續增加。 為拯救更多生命,乳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一直在不斷發展,同時為支援不同階段的癌症病人,本港醫療機構亦將中西醫協作加入癌症治療方案,以提供更全面、個體化的癌症治療。 是次醫學講座提供了有關乳癌診斷和治療的最新資訊,旨在幫助乳癌患者在他們康復的過程中應對挑戰,同時提高公眾的意識。 曾頤欣醫生 提醒,雖然乳癌的發病年齡一般為四十歲以上,但年輕女性亦不容忽視其威脅。 惟現時香港大部分乳癌個案都屬於自我發現而非經由乳房檢查發現。 由於定期乳房檢查的習慣欠佳,病人往往在發現乳房出現硬塊或乳頭流血,才去接受乳房檢查。 若不幸確診乳癌,癌症期數往往會較高。

  3. 2024年5月17日 ·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五月十七日)與上海市衞生健康委員會(衞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鴻毅教授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鄭寧分別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探討加強醫療衞生領域的合作。. 盧寵茂教授表示︰「滬港兩地醫療 ...

  4. 2024年5月17日 ·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及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藉著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代表團及內地不同省市的衞生健康單位代表團到港出席2024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先後與代表團會面就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醫院管理醫療科技應用等方面交流專業意見和經驗。 參與會面的包括由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曹雪濤院士率領的代表團,醫管局代表介紹了環球醫療人才匯聚計劃及醫管局在內地開展的各項人才交流計劃。 范鴻齡說:「醫管局正積極與內地不同城市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醫管局會繼續深化與內地不同城市在醫療衞生健康領域相關機構的合作,並會繼續與不同專業機構探討合作機會,以求提升香港與內地省市的醫療服務水平,應對人口老化挑戰,為廣大市民健康福祉作更大貢獻。

  5. 2024年5月17日 · 新京報:網民所說的令人害怕的「鴨嘴鉗」,是用來做什麼的?. 丘瑾: 其實它和「鉗」沒關係,這個名稱也容易帶來誤解和恐懼。. 我們醫生常稱它「鴨嘴巴」,學名是窺陰器,可以旋轉、撐開,但不會夾人、傷人,診斷陰道炎、做宮頸防癌篩查或一些 ...

  6. 2024年5月5日 · 從醫30餘載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大宏見證了外科手術從粗放到微創升級的全過程。 「30年前的手術嚴重依賴醫生個人經驗,後來有了腹腔鏡,手術進入‘微創時代’。 」張大宏回憶那時做一台前列腺癌微創手術需要3個多小時術後患者一般要帶兩週左右尿管最快3個月才能恢復2006年一次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讓張大宏第一次接觸到智能化手術機器人三維視覺放大讓手術圖像更清晰機器臂的穩定運動可以避免手抖令人印象深刻。 隨著對這一技術的學習逐漸深入,他迫切希望將智能化手術機器人引入國內。 張大宏預感,它會為國內開展外科手術帶來一場新變革。 2014年,浙江省人民醫院引入了第一台智能化手術機器人。 張大宏親自「操刀」主持手術。 整個手術過程,他的感受可以濃縮成9個字:更穩定、更靈活、更精準。

  7. 2024年5月16日 ·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醫管局年度研討大會上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加強醫護人手供應及訓練,並支持醫管局努力招聘更多本地和非本地培訓的醫生。 本港亦與內地進行交流,超過100名醫護專業人員已在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下開展交流。 陳國基在致辭時說,硬體開發對香港的醫療保健系統亦很重要,醫管局正發展智慧醫院和智慧護理措施,可確保本港的基礎設施保持現代化和高效,並擁有一個可持續的醫療保健系統。 他表示,在政策層面上,特區政府會將香港建設成為健康和醫療創新樞紐,現時正加強本港藥物和醫療設備監管制度,包括支持臨床試驗,而醫管局最近成立「中央臨床研究及創新辦公室」,可促進科學研究。 你可能喜歡. 學生擾亂課堂秩序時播放國歌 教育局責成梁省德中學交報告. 05月28日 11:04.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