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4日 · 我將這些即將免費開放的「進階功能」,以及我之前寫過的相關教學整理如下,之後免費開放後,大家可以參考使用。 免費版中,將可以上傳文件、 Excel、 圖像,進行分析、繪製圖表. 你可以參考我之前這篇文章教學:「 ChatGPT Code Interpreter 資料分析8種應用:分析 Excel 製作圖表 」,這個功能可以讓我們上傳 Excel 試算表、程式碼檔案給 ChatGPT 分析,進而產生需要的圖表,或是上傳 PDF 請他分析摘要。 而且,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文件處理應用方式。 免費用戶也即將獲得這個上傳檔案、分析資料功能。 免費功能也開放上傳圖片,做視覺分析,可以參考這篇的應用方式:「 ChatGPT 圖文混合提問 9 種超能力:程式、教育、學習到行銷應用 」。

  2. 2024年5月29日 · 如果你原本困擾於分散的專案頁面、專案資料庫裡都有需要追蹤處理的待辦事項,現在 Notion Home 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 My Tasks 」這個 widget。 不過使用上有一些限制,例如我有一個「《 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新書專案」,裡面有一系列的文稿寫作待辦事項, 要如何讓這些待辦清單可以集中顯示在 Notion Home 的 My Tasks 中呢? 請跟著我一步一步做。 首先來到「《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新書專案」頁面, 用插入一個 database 的方式,建立文稿寫作待辦事項的任務資料庫,並把這個 database 轉換成「 task database」 。 「 task database」預設有三種屬性(Properties):狀態、指派、日期:

  3. 2024年5月26日 · 「如果你覺得某一個筆記條目不需要重新謄寫,那就表示這則筆記根本不重要,不如直接刪除。 每個禮拜天晚上,我會空出一小段時間(大約30分鐘), 把那些分布在不同任務筆記、專案筆記中真正重要的行動,重新改寫、安排到每一週的待辦清單,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一個思考儀式: 我會 真正回頭檢視 那些任務、專案,重新確認他們的目標,甚至利用這個時機思考更有效的方案。 當我要把行動寫入每天的待辦清單時,我會重新思考他們的可行性, 改寫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動 。 當我逐步改寫每一天的待辦清單時,我會 同時思考自己可以負擔的工作量 ,手動的進行優先順序與數量的調整。

  4. 2024年5月22日 · 例如我可以在 ChatGPT 的試算表瀏覽窗格中,先點選「人員」相關的欄位,然後在右方提問下指令:「統計每個人的支出總金額」。 讓 AI 明確知道我想針對哪幾個欄位做整理或分析。 生成新試算表,計算更準確,可下載新檔案: 因為有直接圈選,明確的指定欄位,所以 ChatGPT 相對不會搞不清楚哪一欄才是我說的人員,也能更準確地完成總金額的統計。 我也發現在新版數據分析功能中, ChatGPT 相對喜歡生成新的試算表預覽檔案,直接用試算表提供統計分析後的結果給我。 這帶來幾個延伸好處: 比起文字回答, AI 透過 Python 在試算表中完成運算,數字計算的結果更準確。 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怎麼分析, 有時候 ChatGPT 還會提供你分析建議選項。

  5. www.playpcesor.com › 2024電腦玩物

    2024年5月29日 · 從 2016 年 1 月開始,我在自己的 Evernote 筆記中持續撰寫「每月/週/日待辦清單」, 至今沒有間斷,累積了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筆記,3000多天的每日待辦清單記錄。 3年前我寫過一篇:「 比較持續 5 年的列每週行動清單習慣,復盤我的待辦清單筆記技巧 」,主要針對我如何從流水帳的清單,慢慢 ...

  6. www.playpcesor.com電腦玩物

    2024年5月29日 · ........................繼續閱讀全文內容. ChatGPT 提問隱藏技巧:用對話分支開啟多重分析、修正失控討論.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8, 2024. ChatGPT 中有一個行之有年的功能,應該有不少朋友知道,但最近也發現有些朋友可能沒有發現,或是沒有意識到背後可以好好利用的方法。 這個功能我也不知道正式的名稱, 通常我稱他:「對話分支路線」,他可以開啟類似多重宇宙的討論,針對同一個主題,開啟多種不同角度的分析,而不會混亂或打架。 另外也可以在某一個討論失控時,回到前面某個時間點,重新開啟討論。 張貼留言. ........................繼續閱讀全文內容.

  7. 2024年5月18日 · 根據用戶需求探索不同的設計方案。 廣告文案創作中,根據特性提出多種創意方案. 商業決策中,模擬不同市場策略的可能結果. 故事寫作中,根據不同情節設定提供多種情節發展. 可以看看下面我測試的實際案例。 首先,跟 ChatGPT 充分討論子彈筆記的各種細節。 接著展開兩個分支, 一條路線是把我的日常煩惱,改寫成子彈筆記的格式。 第二條分支,則是把方法論設計成更嚴謹的圖表 。 在第二條分支討論到一定程度, 又展開第三條分支進行課程規劃。 但討論課程到一個段落後,想要寫一篇文章, 於是回到前面第三條分支討論課程的「起點」 ,這次不問課程,改成詢問撰寫文章的大綱, 最終有了第四條分支 。 分支當然也不要太多,以免自己亂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