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綜合台媒的報導,現年38歲的芯儀與丈夫育有兩子一女。經過長時間的抗癌路程,芯儀現已康復,並且更珍惜與家人一起的快樂時光。女兒許願母親永遠不再患癌 本月11日,是芯儀女兒湘湘的5歲生日。

  2. 2024年6月7日 · 3歲的妍妍是此型乳癌中目前年齡最小的患者。 點擊圖片放大. 乳癌|遺傳性病變. 報導指出,主治醫生唐金海醫生為妍妍做切除病灶、同時保留乳腺腺體的手術,因為一方面既要為幼兒徹底切除腫瘤,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妍妍今後的乳腺發育、心理成長與生活等現實情況,必須要保留乳腺。 目前妍妍的手術相當成功,已出院返家療養。 據醫生表示,發病原因目前尚沒有定論,可能與基因突變有密切關係。 這種基因突變,可導致功能性氨酸激酶的產生,進而導致細胞的轉化,可能是分泌性癌的原發性遺傳性病變。 點擊圖片放大. +6. 乳癌|乳癌的症狀. 乳癌成因暫時成疑,但以下因素均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 乳房皮膚變厚或出現硬塊. 乳房出現皺紋、凹陷或皮疹. 乳房或腋下出現持續的不適或疼痛. 乳房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

  3. 2024年5月29日 · 首集就訪問了一個擁有5個孩子的家庭,年輕夫婦Benson與阿殷,10年來共誕下兩子三女,大仔將近10歲,最小的五弟1歲。 這個7人大家庭每次「出巡」都會引來不少目光,阿殷說:

  4. 2024年5月28日 · 該名26歲男生化名小,在社交平台「小紅書」發文,分享自己抗癌的心路歷程。2020年,小朱在疫情剛開始時,發現自己左邊肋骨位置隆起。當時他以為是「肋骨外翻」,故沒有特別理會。

  5. 2024年5月24日 · 葉兆輝提醒,在遲婚及遲生育趨勢下,高齡懷孕亦存在風險,認為年輕人應及早計劃生育。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提到,目前不孕病人等待接受輔助生殖治療時間長,多數會選擇到海外求診,如國內及台灣等,希望本港能縮短 ...

  6. 2024年6月5日 · 據台灣胰臟科醫生林相宏在Facebook分享一宗病例,指一名40歲女病人平時無不良嗜好,不煙不酒;食慾雖不是非常好,但體重也無明顯下降,只是偶爾腹部有一點不適;而背部也沒有不對勁,只是有一般腰酸背痛感。 該名女病人接受公司體檢抽血,卻發現胰臟癌指標CA199異常升高,高達160 u/ml(而正常水平為< 37)。 女病人接受斷層掃描後,更發現居然有一顆3厘米大的胰臟腫瘤;而肝臟、脾臟也都有陰影,疑似擴散,被高度懷疑是胰臟癌。 林相宏指,女病人的唯一發病風險,就只有其母有糖尿病,其他家族史並不清楚。 他表示,像這種病例在臨床上其實不時會遇到。 早期胰臟癌7成無症狀. 林相宏表示,7成的早期胰臟癌是無症狀的。 運氣好的人,少數會因腫瘤引起胰臟發炎,導致肚痛或阻塞膽道,引起黃疸及臉色發黃。

  7. 2024年5月29日 · 子宮肌瘤4大症狀. 婦產科專科醫生黃潔華曾受訪表示,子宮肌瘤,又稱為子宮肉瘤或子宮纖維瘤,常見於骨盆腔中,一般受受雌激素刺激而生長,較常見於中年婦女;肌瘤可以個別生長或以「幾粒連著」的方式生長,其大小範圍可由直徑1毫米到超過20厘米大小不等;由於生長速度緩慢,因此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直到肌瘤變到極大時,才可能對人體造成不適感。 黃醫生續指,患上子宮肌瘤,病人除了會出現經痛、性交疼痛外,假如肌瘤過分壓迫膀胱,亦可能令患者出現尿頻或急性小便困難;當肌瘤擠壓腸道,則可能引發便秘問題;更嚴重者,子宮肌瘤出現扭轉或因血液供應不足而損壞,或會出現嚴重痛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