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0日 · 早在1997年她創立極地博物館基金以匯集世界各國的極地科學研究成果推動全球環保工作奔走呼告多年終於獲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支持在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博物館闢出極地廊的位置展出她多年來在極地和珠峰實地考察收集的照片和資料向參觀者展示全球暖化和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當不再去南北極之後她開始着力培養一些學生成為極地科考人才。 她指科考主要需要三方面人才,分為考察人員、探險人員和科技人員,如何行冰山、怎樣在海上前進,是探險人員的工作;科學考察人員則帶學生進行研究;而科技人員主要是工程師,教導隊員使用不同儀器。 李樂詩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更多學生送到合適的崗位上:「每個人有不同特長,有些適合做科研,有些適合攝影、設計……我希望能讓他們人盡其才。

  2. 6 天前 · 我十分認同不同國家或地區在發展基層醫療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策略,但最終目標是要達致全民健康覆蓋。 邊會的討論對我們在香港推動基層醫療發展和落實《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深有啓發。 盧寵茂教授和林文健醫生前日(日內瓦時間5月26日)抵達日內瓦後,隨即與曹雪濤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特命全權大使、常駐代表陳旭會面,討論內地和香港醫療衞生的最新發展,以及香港在世衞相關工作方面的參與。 盧寵茂教授和林文健醫生於5月28日(日內瓦時間)繼續出席世界衞生大會。 責任編輯: 文劼.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昨日(日內瓦時間5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出席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第77屆世界衞生大會。

  3. 5 天前 · 近日深圳市人民醫院引入由騰訊健康開發的AI大模型預問診系統患者可線上挂號後通過使用語音文字圖片等提前進行AI大模型預問診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這位「電子醫生」在該醫院已接診13.73萬人次,月均使用人次已超2萬,病歷小結準確性達87%,進一步推動了醫院智慧化、數字化變革,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掃碼關注深圳市人民醫院公眾號,進入後點擊屏幕下方菜單欄「就醫一點通」,進入頁面後進行預約挂號。 預約付款成功後點擊「診前信息收集」進入到AI大模型預問診。 預問診系統將為醫生生成更全面的評估報告. 記者體驗發現,該系統不再機械地提供文本選項供患者選擇,而是搭載了多模態的大模型和自然語言處理內核。

  4. 2024年5月21日 · 一名中醫師,今年1月遭騙徒騙取超過100萬元後,看到網上聲稱可透過法律途徑追回騙款的廣告,信以為真,結果再墮入另一個騙局,被騙多500萬元所謂的服務費和擔保費始醒覺,於上周六(18日)報警求助。 警方已接手案件調查,並要求有關網絡服務公司移除涉案的騙徒網站。 另亦提醒市民,搜尋器置頂的廣告亦有可能是虛假網站,切勿輕信任何聲稱能夠追討騙款的人士或組織。 短短5個月內接連受騙,遭受「二次詐騙」的男中醫師姓溫(69歲)。 案情指,事主於今年1月收到騙徒的WhatsApp訊息,聲稱可以透過網站促銷相機賺取佣金,受害人先後被騙取超過100萬元。 其後,受害人在網上看到廣告,聲稱可以透過法律途徑,為他追討騙款。 受害人遂按指示,先後將超過500萬元存入騙徒指定的數十個銀行戶口作服務費和擔保費。

  5. 2024年5月24日 · 肺癌末期患者黃先生本身也是一名醫生能使用醫院員工的折扣以每月3萬多元藥費買藥他後來發現內地同款進口標靶藥的售價遠比香港低並能接受中醫治療。 他說:「最嚴重時,我無法企起身,當時尋遍香港的物理治療、中醫都唔見效,後來經朋友介紹到中山接受針灸,經過幾次療程,我已能重新起身、甚至走路。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行醫多年的57歲黃先生於2022年7月至8月被確診患上肺癌。 他近日向香港文匯報憶述,當時感覺到腰骨痛,因為他經常打高爾夫,起初還以為是運動損傷,但接受各種肌肉骨頭的檢查後,仍未找出病因,身體卻每況愈下,於是決定進行全身體檢。 內地標靶藥價僅港四分一.

  6. 3 天前 · 2024-05-31 23:57:46 香港. (大公報記者義昊 深圳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31日繼續在廣東進行專題調研。 調研組當日前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了解合作區建設情況,並參觀優必選科技公司,以及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科創發展情況。 多名代表驚嘆深圳近年來取得的飛速發展,並相信河套區與前海將為香港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調研組首先來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了解合作區建設情況。 工作人員介紹,合作區規劃總建築面積745萬平方公里,目前已籌集科研空間逾100萬平方米,未來還將增加逾330萬平方米的發展空間。

  7. 2 天前 · 現年30歲的協會外務副主席曾錦源是小腦萎縮症中晚期患者,他指已做好AD,但向醫生表示希望完成ACP卻被拒絕,原因是醫生認為他太年輕,且病情未到晚期不符合資格。 他認為若能完成兩個指示才感覺安心,又指現時簽署的文件與非入侵性治療相關,因認為入侵性治療會更辛苦,例如插呼吸機,「這樣維繫生命感覺沒有意思,寧願舒服地離開。 」曾錦源希望在自己沒有表達能力時,醫療人員可以明確知道並尊重自己的治療或照顧意願,例如日後他不想去院舍,因感覺不自由。 協會建議政府將ACP擴展至不同病情階段的患者,包括促進討論和訂立AD的服務配套,讓患者在失去表達能力前能及早建立病後的照顧計劃,亦應為醫療和社康專業人員提供ACP培訓,制定全面的紓緩治療及安寧照護服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