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23日 · 本港大力推動創科及產業升級惟科技券計劃審批遲緩。 (資料圖片)) 審計報告指出科技券計劃在2017至2021年期間的7,075宗獲批申請中有1,987宗即約28%由接獲申請至完成審查和評審所相隔的時間超過1年有關審批時間更越來越長由2017年平均3.4個月增至2021年平均11.9個月即要申請1年才可獲批。 報告提到其中一個案,申請者2020年5月提交30萬元資助申請,至7月獲初步答覆仍在審批,11月接獲秘書處要求其澄清文件通知,申請者12月已提交澄清,惟於2021年5月才再收到消息說已開始技術評估,最終8月才獲推薦,並於9月及10月分別獲委員會及創新科技署署長批准,即前後相隔16個月。 有申請者更在其項目開展許久後,才獲悉評審結果。

  2. 2022年1月24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疫下企業加速轉型 科技券申請去年5108宗 創科署望年中完成審批.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 2022-01-24 00:00 更新:2022-01-24 01:58. 政府近年銳意發展創新科技計劃打造本港成為創新科技中心每年向創科撥款的開支亦節節上升創新及科技署近日公布2021年回顧及未來展望當中創新及科技基金去年支出約40億元相較2017年高出3倍。 此外,由於疫情加速企業的數碼轉型,以致「科技券」的撥款申請高出創科署的預期,因此於去年6月已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擔任「科技券」的秘書處,以加快處理申請,預料今年中可完成大部分去年累積的申請。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 + 25. 創科基金支出創新高 較2017年高約3倍.

  3. 2024年1月11日 · 創科署於2016年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推出科技券」,開放予本地企業申請資助可應用於項目相關的科技顧問服務設備及軟硬件等。 (陳浩然攝) 除了利用中介公司招攬申請人集團亦會透過親屬及朋友開設多間科技服務供應商對相關科技項目作出報價從而滿足科技券申請中最少要有3間獨立公司作出報價的要求亦確保中標公司為詐騙集團所控制。 警方發現,部份科技服務供應商負責人無科技相關背景,他們的職業為家庭主婦、油站職員、水手、倉務員等,相關公司除了用作虛假投標外,亦無任何實際業務。 警方又發現,中介公司會包攬所有款項,並替申請人製造虛假文件以騙取資助。 由於創科署在發放資助之前,申請人須證明已向科技服務供應商付款。

  4. 2016年11月21日 · 1. 根據《商業登記條例》在香港登記. 2. 在本港有實質業務運作最少一年,而該業務在提交申請時須與申請項目相關. 3. 申請科技券計劃時在本港僱用少於100人的製造業企業或在本港僱用少於50人的非製造業企業. 科技券計劃提供的資助款項只可用於以下項目: 1. 科技顧問服務. 2. 購買、租用或訂購屬於項目必要組成部分的訂製設備/硬件、軟件及科技服務或方案,一般而言,這些設備/硬件/軟件/服務或方案的成本,不應超逾項目成本的50%。 3.項目審計 (適用於核准資助額超過五萬港元的項目),惟獲計算入項目總成本的審計費用上限為3,000港元。

  5. 2020年7月13日 · 社會新聞. 抗疫基金遙距營商計劃D-Biz審批時間長非全額 業界改申科技券. 撰文:麥凱茵. 出版: 2020-07-13 08:00 更新:2020-07-13 08:00. 3. 政府透過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推出5億元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申請者可以獲得全額的資助上月底更加碼至15億元不過截至7月8日仍然只有2,121宗申請獲批審批時間更遠多於標榜的10日要超過一個月。 有供應商直言,計劃的審批標準不明,批出的金額與預期落差甚大,做客戶在實行上有猶疑;未來會建議客戶改申請科技券,「D-Biz優勢是時間短,但結果出來一個月也未能夠審批,那不如申請舊有的科技券。

  6. 2017年12月1日 · 01倡議創科基金科技券幫助有限 初創企業最需要的是拆牆鬆綁. 撰文:香港01. 出版: 2017-12-01 13:00 更新:2017-12-01 13:00. 雖然現時不少共享經濟平台因法規問題而裹足不前,但在政府近年表示要大力推動創科的環境下,OMyCar和MamaHelpers仍算是兩個成功新興起的初創企業,亦是以共享數據為特色的App。 兩個App的創辦人均不約而同地表示,希望政府能多和業界溝通,更了解業界真正需要。 除了在法規上有更明確的指引及更新外,他們最需要的並不是資金,而是軟件上的支援。 共享路面交通情況能幫助司機節省時間之餘,也可改善路面擠塞情況。 (資料圖片)

  7. 2023年3月2日 · 以即將由數碼港推行的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為例它的用意跟2016年開始推行2019年恆常化的科技券類似而事實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演辭亦有將這兩者直接相提並論一些業界組織表示未明白兩者差異再者官方支援政策措施總是分開交由創科局科技園數碼港以至其他組織來負責它們彼此之間扶助業界的標準與方向不一也會消耗外界參照衡量的時間和成本。 就算無法簡單整合作「一站式」處理,當局其實亦得減低合資格企業獲取相關訊息的難度,令撥款有效地落到機構手中。 土地供應待增 項目效率偏慢. 財政預算除了撥款給企業,也有不少用在硬件設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