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防止戰爭的發生並為各國提供外交平臺。

  2. 2024年5月6日 · 中國與聯合國的關係始於1945年聯合國籌建之初,中、美、英、蘇並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四巨頭,且是聯合國宣言最初簽署國 [1]。 二戰後,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以中國的席位參與聯合國,並取得第一個簽署《聯合國憲章》的順位;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而在《聯合國憲章》第23條中亦明 ...

  3. 2024年5月23日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通常被認為是一個 國家生活水平 的指標; 然而,這是不准確的,因為人均 GDP 不是個人收入的衡量標準。 [1] [2]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經濟體內所有居民生產者創造的增加值的總和,加上產品稅,並減去不包括在產品價值中的補貼。 計算時未扣除資產折扣或自然資源損耗和退化。 人均GDP是國內生產總值除以年中人口數。 這裏的 數字 沒有考慮到生活費用在不同的國家的差異,而且因為 匯率 變化每年其結果可以差別很大。 對於名義GDP數據,這種匯率波動可能會改變一個國家的每年排名,即使他們往往很少或根本沒有改變其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這些數字應謹慎使用,否則有可能會在應用時發生錯誤。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13日 · 本條目為各國家或地區的 人均 國內生產總值 (GDP)經 購買力平價 (PPP)調整後排序的列表 。 表格 [ 編輯] 所有數字均以當前的 國際元 計算,並 四捨五入 到最接近的 整數 。 該表默認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公佈的各國家或地區的最新估計值進行排名。 如果IMF未能提供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最新數據,則使用 世界銀行 或 聯合國 提供的最新數據排名。 您也可選擇列表中的 圖標以選擇其中一個來源重新排名。 * 表示連結到該國經濟的條目. 註腳 [ 編輯]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沒有提供明確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GDP (PPP))」世界估計。 根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該數據是由GDP (PPP)世界值除以世界人口得出來的。 [8]

  6. 2024年5月13日 · 儘管歐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聯邦但它遠不止是東協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南方共同市場等自由貿易聯盟而且它具有與獨立國家相關的某些屬性自己的國旗貨幣對於某些成員國來說)、立法能力外交代表以及與外部夥伴打交道時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因此,將歐盟的基本情報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實體納入《The World Factbook》被認為是合適的。 -- 但是, 由於歐盟是一個 組織 而非一個 主權國家 ,因此它並沒有在此列表中排名。 ^ 2.0 2.1 2.2 該數據適用於 賽普勒斯共和國 政府所控制的地區。 ^ 3.0 3.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中央情報局(CIA)的數據不包括 中華民國 、 香港特別行政區 和 澳門特別行政區 。 ^ 世界銀行的數據不包括 香港特別行政區 和 澳門特別行政區 。

  7. 2024年5月17日 · 列表 [編輯] 表中各項列出了現時世界各主權國家、各邦聯組成國、未受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屬地、海外領土等政治實體。國家用粗體字表示(例如: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其中對聯合國會員國、觀察員國等爭議較少的國家實體以人口數量從多到少進行排序(非聯合國會員國序號為斜體 ...

  8. 2024年5月18日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註 1] (法語: Convention Cadre des Nations Unies sur les Changements Climatiques ,縮寫作 CCNUCC ;英語: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縮寫作 UNFCCC 或 FCCC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作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於1992年5月在 紐約 聯合國總部 通過的一個 國際公約 ,1992年6月在 巴西 里約熱內盧 召開的有世界各國 政府 首腦參加的 聯合國 環境與發展會議 期間開放簽署。 1994年3月21日,該公約生效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