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4日 · 坐骨神經痛症狀特徵大公開 腳麻痺可能不單是腳痛. 許多上班族因長時間久坐工作,以及缺乏適當的運動,導致出現腰背痛、腿部麻痺無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 原來不正確的坐姿睡姿外傷或者肌力衰退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坐骨神經承受過大壓力引發坐骨神經痛究竟坐骨神經痛有哪些症狀特徵又該如何解決坐骨神經部位的痛? 接下來我們將為您一一解答,幫助大家遠離困擾。 坐骨神經痛有何症狀、特徵? 位於臀部的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的單一神經,從臀部梨狀肌下,一直延伸至腿部。 以下我們列出了一些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症狀或特徵。 1. 放射性疼痛. 坐骨神經痛的最大特徵是疼痛從腰部或臀部開始,沿著坐骨神經往下延伸至大腿、小腿。 疼痛可能會持續數小時,有時甚至數天。 彎腰或活動時,疼痛有可能會加重。

  2. 2024年5月22日 · 手腳麻痺通常是神經受損的一種表現當神經傳導受阻或神經本身受損時可能導致肢體有異樣的感覺神經受損涉及到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常常導致疼痛感覺異常和功能喪失根據劉醫生指出這種狀態可能是由於神經組織的損傷或功能不全所導致引起慢性疼痛而神經受損的症狀可能包括持續性刺痛麻木還有灼熱感或電擊感。 症狀累積下來使人長期生活不適,影響工作表現,嚴重甚至可致癱瘓。 注意! 手腳麻痺或因神經受損 白領藍領都是高危一族. 白領如長時間打字,手部神經線受到擠壓,也有機會因神經受損而感到痛楚。 神經受損多數影響什麼人呢?

  3. 4 天前 · 手麻情況及可能病症. 首先要了解一下手麻的情況,才能粗略估計到底是什麼病症,但不要因為只是手指麻痺,又或者覺得手麻痺好小事而忽略身體警號! 若果是手腳、臉部或身體半邊麻木,有可能是腦中風先兆; 當天氣出現變化時,指尖、手掌或下肢明顯麻痛,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 手麻、對痛覺反應特別敏感及呼吸困難,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只有特定姆指、食指及中指會麻,無名指麻一半,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手麻且有痠痛感,不適感從頸部延至手指,可能是頸椎退化或椎間盤突出問題。 麻和痺的分別在神經受損的神經纖維不同. 到底手麻和手痺的分別是什麼?

  4. 2024年5月6日 · 脊髓損傷是指由於 外力作用疾病導致脊髓或其神經根受損影響神經功能的一種狀況。 脊髓損傷通常發生在脊髓,也就是我們 從頸部到腰部 裡面那根負責傳遞大腦指令到身體各部分的神經管。 當脊髓因為某種外力,比如交通事故、跌倒、運動傷害,或是因為疾病,如腫瘤壓迫、感染等原因受損,它傳遞的神經訊號就會受阻或中斷,導致身體某部分或大部分失去感覺或動作能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癱瘓。 脊髓損傷特性. 功能受損: 損傷可能導致感覺異常、運動功能障礙,甚至是 完全的癱瘓 。 位置影響: 損傷的位置不同,影響的身體部位和功能也不同,一般而言, 損傷位置越高,受影響的範圍越廣 。 恢復可能性: 脊髓損傷的恢復程度因人而異,部分患者可能 透過復健和手術治療有所改善 ,但有些損傷可能是 永久性 的。 脊髓損傷的原因?

  5. 2024年5月7日 · 1. 雙腳麻麻的. 雙腳偶爾的麻麻感可能只是小事但對糖尿病戰士來說可不能掉以輕心! 長期血糖高,可能會引發所謂的「糖病足」,讓腳部失去了那該有的靈敏度。 不僅如此,雙腳還可能會感到灼熱或冰冷,甚至有螞蟻在爬的錯覺,有時候對疼痛和溫度都麻木不仁了! 這些症狀可能還會伴隨著: - 下肢的麻木感,好像它們不再屬於你. - 足部皮膚乾燥得像沙漠,彈性全無. - 腳丫子冷得像冰塊,溫度感覺都下降了. - 足部色素沉著,就像是不均勻的塗鴉. - 走路時的燒灼感,或是冰冷感,讓人難以忍受. - 常有螞蟻爬行的幻覺. - 對熱或冷的刺激,完全感覺不到. - 最嚴重的是,可能會有足部潰瘍和壞疽的風險. 2.腳底刺刺的.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 小時前 · 1.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是臀部深處的肌肉,翹會讓梨狀肌被過度使用變得緊繃,容易引起腫脹跟發炎。 症狀是臀部深處會痛,而且在變換姿勢 ...

  8. 2024年5月10日 · 臂神經炎也稱為臂神經病變或臂神經叢損傷有些臂神經叢損傷伴隨著外傷史如跌倒車禍等然而有些急性臂神經炎發生時是突然的與其他損傷或身體狀況無關這也稱為神經痛性肌肉萎縮症neuralgic amyotrophy)。 有些研究認為病毒感染以及壓力可能是導致臂神經炎的危險因子之一。 這位患者經過3個月的藥物以及復健治療,疼痛與肌力已有顯著改善。 復健治療包含物理治療以及職能治療,目的在於減少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的情形,患者也需要學習適當的擺位,以避免惡化。 日常生活中也應避免吸菸和飲酒,並保持健康飲食和定期運動,幫助緩解壓力。 民眾若有肩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的問題,應該積極求診,以獲得正確的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作者為部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 粉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