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自願醫保會是個不錯選擇因為計劃下產品均獲政府認可消費者可按自己需求來選擇保障範圍及保障額以彌補團體醫保的不足更可申請扣稅來減輕稅務負擔是打工仔應對醫療通脹的最佳方法! 風險管理諮詢公司WTW早前發布《2024年全球醫療趨勢調查報告》,指出本港醫療通脹率連續三年上升,由2022年7.53%升至2023年的8.27%,預計今年進一步升至8.36%。 醫療通脹不但高於今年本港整體通脹預測的2.4%,亦遠超過打工仔同期僅2.2%的薪酬加幅。 今年本港醫療通脹率預期升至8.36%。 (資料圖片/Getty Images)

  2. 2024年5月6日 · 15. 香港人以長壽見稱,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¹,本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1歲,女性更達87歲。 長壽本是好事,然而不少香港人卻擔心退休後難以負擔高昂的醫療開支。 根據2023年《宏利亞洲康健調查》²顯示,香港市民預期在63歲退休,64歲開始出現健康問題,當中有超過一半(56%)受訪者表示會透過儲備現金以應付醫療開支。 可是,依賴現金儲備並非長遠方法,而周全的自願醫計劃可為保單持有人帶來多一個選擇,少一份預算擔憂。 「宏利晉悅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及「宏利晉逸自願醫保附加保障」提供周全醫療保障,投保人若為香港納稅人亦可就合資格保費申請稅務扣減,為將來的醫療需要未雨綢繆。 以下為大家解構兩個計劃的優點!

  3. 4 天前 · 「扣稅三寶」之一的自願醫計劃自2019年推出以來,愈來愈受市場歡迎。最新政府統計數據顯示,自願醫保推出三年已經有超過100萬張保單,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 (1)的保單數量佔比超過30%。另外,其保費可以申請扣稅,可望減輕保單持有人的負擔亦是一大賣點 (2)。

  4. 其他人也問了

  5. 5 天前 · 通脹無處不在,連醫療費用也不斷上升,有調查指本港今年醫療通脹率達到8.36%,進一步加重市民負擔。面對日益增長的醫療成本,打工仔單靠公司提供的團體保,恐難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患病開支,但到底怎樣做才能為自己的健康增加保障?自願醫保會是個不錯選擇,因為計劃下產品均獲政府認可 ...

  6. 2024年5月10日 · 為自己設置保障網之餘當然會為家中摰愛的下一代費心才能在成長中做好準備應對不同狀況。 FWD富衛香港 (簡稱富衛)體貼大眾需要推出創新醫家保醫療計劃」 (簡稱:「醫家保」),除為受保人提供保障外亦注入家庭概念元素讓保單持有人於選購醫家保同時添加子女之家添守護選項」 (自選保障) 1,即可為子女增添保障至其實際年齡19歲,毋須為子女進行任何健康核保,變相轉化成兩代保障2,受保子女數目亦不設上限。 在指定等候期後,每名受保子女可就首次確認診斷患上的因指定傷病所衍生的合資格費用獲得最多80萬港元終身保障限額,而於受保子女年屆指定年齡時,保單持有人可在毋須健康證明的情況下,為子女投保指定醫保計劃,為家庭醫療開支未雨綢繆。

  7. 2024年5月24日 · 提據市場一般保費來說一位 40歲女士投保一份普通疾病的自願醫保計劃保費大約為每年 HK$ 8,000- HK$ 9,500 (只提供住院及手術賠償),但用相約價錢便可以於團體醫療計劃中享有住院手術門診甚至牙醫服務。 雖說為員工提供團體醫療福利會為公司增加開支,但從另一個⻆度來看,提供完善的團體醫療福利,卻可以協助中小企做到「留才」的效果,甚至成為吸引人才的籌碼,這又何嘗不是為公司節省招聘成本的工具呢? 筆者曾經為一位中小企客戶服務,由公司成立時只有 6 位員工,到今天已發展成為一間上市企業,這位客戶,就是最初為員工提供以上的套裝計劃,轉到今天為員工提供度身訂造計劃。

  8. 2024年5月7日 · 保障重點,是醫療體制的3個核心目標:居民健康、服務質素、財務安全。 把多個層次放在一座金字塔上最底層是公營醫療由政府透過稅收或社會保障支付保障所有居民尤其社會中最貧窮及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最頂層是個人接受醫療服務時的現金付費世衞組織建議不要超過醫療開支的20%中層則可包括個人健康賬戶企業資助醫療自願醫療保險危疾保障微型貸款慈善資助等多種模式。 以上元素,放在香港醫療體制內,其實都有。 不過,不足以建築成有機配合、互通互補的層次架構,達不到醫療保障的整體成效。 公立醫院看病難而私家醫院看病貴的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因此,政府需要有各種政策工具,建橋修路,打通不同層次之功能,其中策略採購、定價收費、電子健康紀錄,尤其重要,設計得好,方能解決體制的長期問題。 分享: 列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