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1 天前 · 目前超過六十五歲的人,生於長於平均餘命只有六十幾歲的年代,等到耳順之年才發現,原來「我可能活到八十五甚至一百歲!」但要怎麼過最後人生,過去沒有典範,也未有人傳承,「台灣望年協會」兩年前在這個脈絡下創立,提倡自主老年,創會理事長曹愛蘭表示,要成為快樂老人,她有三個 ...

  3. 2024年5月24日 · 1. 沒有勇於追求夢想. 2. 花太多時間工作. 3. 沒有勇氣表達內心的情感. 4. 沒有和老朋友保持連絡. 5. 沒有讓自己更快樂些. 或許有人會說「不是我不想追求,而是家庭或環境限制我去做這些事」,這句話似是而非,甚至可說不負責任, 臨終病人感到遺憾的原因不是做不到──如果嘗試後仍做不到那也沒什麽好遺憾的,而是因為根本沒有努力嘗試而感到後悔莫名。 個人解讀這 5 件事其實可以簡化成一句話,那就是沒有努力「做自己」。 以第 1 個遺憾為例,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但有多少人仔細思考所謂的「理想」究竟是別人加諸在自己身上,還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渴望。

  4. 2024年5月9日 · 在經過兩年的半退休狀態生活後,我理解到要提升生活品質,有幾個思維能嘗試改變: 1. 做自己、自己做. 凡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順從自己的個性和心裡所想的方式生活,過得愉快比什麼都重要。 想做任何事能有伴陪固然很棒,但若真沒有辦法,一個人又何妨? 2. 想就做、做就想. 現在每當我想到要完成某件事,我會先認真規劃出細節和計劃,而且只要確認構想可行,就會全力落實並完成,因為我不想錯過人生中的每一個夢想,更不希望日後因為猶豫、蹉跎而抱憾終生,而且事情不分大小和性質差異,只要決定要做,就要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3. 能就做、做就能. 我現在生活中所做的多數活動,也會視能力和興趣選擇,不會盲目為了築夢而不切實際亂消費或冒險,但我會 。 更重要的是這些新嘗試,要能為生活帶來更好的體驗和回憶。

  5. 4 天前 · 退休後的生活,你想過要做什麼嗎?台灣勞工規劃退休的年齡平均為61.3歲,面對可能長達近20年的退休生活,如何維持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成為 ...

  6. 2024年5月18日 · 退休人士通常有更多的空閒時間,用來做家務又好、做運動也好、拓展園藝技能亦好,只要有衝勁,隨時都可以去馬,不必像上班族般要堆積在周末進行。 退休人士有益舉措(三):家中烹飪用膳. 麻省男子John在退休前非常忙碌,從來沒有時間煮飯,但現在最喜歡在自己家中為別人煮飯,開展了一門私房菜業務。 就像John的祖母一樣,退休人士通常喜歡烹飪和分享食譜。 他們部份基於性格、或礙於體力行動力較差而比較「黐家」,部分也因為家中或當區有太多事務要忙,而不太外出。 自己煮飯的一大好處是食材由自己選取採納、味道由自己調節,食得更健康。

  7. 2024年5月16日 · 台灣.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海外. 國際快遞:全球. 港澳店取: 內容簡介. 老黑,台灣第1代的FIRE實踐家, 45歲退休,至今即將屆滿20年。 然而,為什麼閱讀、寫作、旅遊……人人稱羡的生活, 會遭遇憂鬱症的突襲?

  8. 2024年5月20日 · 根據目前的勞保與勞退制度,如果您有25到30年的工作年資,大概可以每月領取2萬元左右的勞保金,加上1萬多元的勞退金,合計約為3萬元。 然而,這些金額也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 假設未來20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那麼現在的3萬元在20年後的購買力可能只有2萬元左右。 因此,僅依靠勞保和勞退可能還是不夠,需要額外的儲蓄和投資來彌補差額。 如何補足退休金缺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