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從前黨國教育時代,會說鄭成功「收復」了台灣,只是這話有點搞笑──首先,當時在台灣協助開荒及教育等等事務、等同於殖民政府的荷屬東印度公司,與明朝政府及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之間有租借關係,所以荷蘭人不是強佔台灣,是與自認對台灣有 ...

  2. 2024年5月29日 · 圖靈測驗是數學家圖靈在1950年提出的,他預測在2000年左右,電影就能在五分鐘內騙過三成評審,屆時我們應該就要判定「電腦能夠思考」。. 這個預測並未成真,而且在關於「聊天機器人」之類程式的相關發展當中,曾經出現過幾次插曲,讓人好奇該 ...

  3. 2024年5月13日 · 一、必有回報的人不會抵抗誘惑,沒有回報的人會抵抗誘惑. 怎麼會這樣? 我還以為,認為努力必有回報的人,應該比較能抵抗誘惑的啊! 再讀下去才了解,原來「努力抗拒誘惑是一種白費力氣的努力」,最終反而會「導致自己精疲力盡」。 那麼,該怎麼做呢? 作者認為,「如果想達成某個目標,最重要的並不是戰勝誘惑,而是要盡可能減少接觸誘惑的次數。 」像是要減肥的人,就不要在家裡放置不健康的零食或泡麵。 想想也對,像甜甜在家寫功課時,總是東摸摸西摸摸,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過了!

  4. 2024年5月21日 · 「以前的家庭更糟呢!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以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眼光來看,我們現在流行的心理學知識,特別重視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養成以及後來人生的影響,就很有可能會得出以下這樣的結論: 「現在的孩子只知道責怪父母,長大不就是要自己負責? 「過去的就應該讓它過去,都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 但是,我卻覺得在這樣的說法裡面,忽略掉現在的孩子,包括正邁入中年這個階段的成人,其實是和上一代、上上一代在很不一樣的環境下成長的。 以前的社會裡家庭關係緊密,但是又不是現在主流的核心家庭、小家庭的形式,而是更接近所謂的「家族」,裡面有父母、父母的父母,叔伯阿姨,甚至連表親或堂親都可能住在隔壁,每對夫妻生育的子女數也不少,在面對父母時,自己往往不是家裡唯一的、或者是唯二的孩子。

  5. 2024年5月15日 · 在連續兩年績效都被打優等後,我終於迎來了新的領悟:最厲害的翹班,其實是無比精準的上班。. 一開始我以為的翹班,是上廁所的時候偷懶五分鐘,並漸漸學會用各種方式,例如假裝下樓抽菸,拉長休息的時間。. 但這些不過是在快要昏厥的工作 ...

  6. 3 天前 · 幸好,不是只有你有這類症狀。. 很多人有這類症狀似乎不該用「幸好」二字,會用這兩字的原因是,因為有不少人如何,所以就有人列出相的類目、理出對應的方法。. 《 萎靡解答之書 》,在你不上不下、與一切脫節的當口,錨定你的位置,並且提供 ...

  7. 2024年5月16日 · 文/塔妮雅. 老公在經過我的書桌時,看到這本書,順口把書名給唸了出來:《 孩子的不凡,來自你的不厭其煩 》,然後看了我一眼。. 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最近我時常向他抱怨,陪甜甜寫功課這個工作,好煩!. 目前的我,非常需要閱讀這本書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