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指出從醫管局角度,「1+」機制可讓更多病人受惠提供更多藥物選擇同時亦能為藥廠引入競爭有望降低同類藥物的價格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現有不少病人透過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使用未在港註冊的藥物隨着相關病人數量愈來愈多用藥累計有一定時間例如超過一年且成效不俗局方會主動鼓勵相關藥廠透過1+」機制向衞生署申請藥物註冊。 他透露,至少有2種癌症藥物有興趣透過「1+」機制在港註冊。 他又稱,不擔心新機制會引發質素問題,強調香港藥物審批機制非常嚴謹,且「1+」機制有更多本地或亞洲病人的臨床數據,對藥物療效等各方面更有保證。 現時醫管局藥物名冊有逾1,500種藥物,鄧耀鏗稱,若有好藥能在港註冊,局方會盡快將之引入藥物名冊。

  2. 2024年5月9日 · 醫管局研討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蘇潔瑩表示今年會設立58個分節內容主要會圍繞醫管局的核心價值觀重點將涵蓋精神健康器官捐贈以及醫療創新等希望促進業界的交流推廣現代化醫療模式今年研討焦點預計會集中在醫療創新發展對臨床服務的影響。 港島東醫院聯網團隊指,複合式手術室、三維打印和人工智能技術可極大改善他們的神經血管治療服務,届時將會在研討大會中匯報。 東區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林肇基表示,新型手術室可支持跨專科團隊,進行緊急和複雜的放射介入治療手術,並減少手術中所釋放的輻射量。 他還表示,新手術室在落成後,醫院的手術量有所提升,從前年的120宗增加至去年的150宗。 相信能有效提升手術的效率。

  3. 2024年5月16日 · 醫管局正在發展智慧醫院和智慧護理措施可保證本港的醫療系統保持現代化和高效的水平在此基礎上香港可以擁有一個可持續的醫療保健系統此外在政策方面政府也表示會採取相應措施支持政府會將香港建設成為健康和醫療創新樞紐現時正加強本港藥物和醫療設備監管制度包括支持臨床試驗而醫管局最近成立中央臨床研究及創新辦公室」,可促進科學研究。 另外,政府去年推出的關於新藥的政策「1+」機制已在去年11月生效,新機制將會允許具有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的特定新藥,在獲監管機構批准後便可在香港註冊。 政府表示,此舉將會加強香港的藥物評估能力、專業知識和軟硬件設施。 政府在參加一個醫療健康峰會時還表示,香港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國際公認的醫療和藥品註冊機構。

  4. 2024年5月8日 · Tweet. 14間診所將在佛誕公眾假期繼續提供門診服務因應近期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仍然活躍醫院管理局今日 (8日)公布公立醫院的服務需求持續上升已啓動服務需求高峰期特別措施包括增加人手加開及靈活調動病床應對急症室及住院服務需求上升等。 局方又會在下周三 (15日)佛誕公眾假期加強普通科門診服務14間診所將繼續提供門診服務。 醫管局表示,公立醫院除了靈活調動病床,亦加強化驗服務、加強資深醫生於晚間、周末及公眾假期巡房,及加強支援入院、出院及轉院等,以加快病床流轉;增加普通科門診服務量;老人科會在急症室為長者提供評估和出院支援,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則會為居住於院舍有需要的長者提供遙距診症支援。

  5. 2024年5月4日 · 為應付需求醫院管理局開設足病診療部轄下醫院現時有54名足病診療師提供服務治療包括糖尿病足關節炎以及其他病症例如灰甲雞眼等今年當局會資助2至3名人赴英國培訓就讀足病診療學學士課程為期3年完成有關計劃後要在醫管局轄下醫院作5年服務計劃正接受報名將於本月16日截止。 完成計劃的溫兆強已經成為足病診療師7年,當初從事IT行業,工作幾年後心生去意,在求職網上見到計劃,便開始了解足病。 他指投身醫療界是因為想幫助病人,日常亦會做義工服務長者;但讀書時沒有讀過理科,惟有在網上報讀有關生理學的課程,幸得計劃取錄。 溫表示,求診人士多為長者,常見問題有糖尿腳、雞眼等;亦有年輕女性因為常穿高跟鞋而出現足部問題。

  6. 2024年5月7日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表示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及歐洲腫瘤學會治療指引已將免疫及標靶聯合治療列為一線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標準及優先治療方案惟醫管局並未將此治療納入藥物安全網促請當局盡早將治療納入關愛基金讓本港腎癌病人直接受惠。 國際研究數據顯示「免疫標靶聯合治療」比傳統單標靶治療腎癌效果更佳。 灣仔掃黃拘4泰籍女 檢避孕套潤滑劑. 特別財會:青少年因販賣私煙被捕數字 過去3年急升至165人. 號稱沉默殺手的腎癌在本港為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癌症,相關新症數目在10年間大幅上升,屬男性十大癌症之一。 由於腎癌早期病徵並.

  7. 2024年5月11日 · 香港時間. 05月11日 (六) 10:56. Tweet. 彭建議可考慮臨床資料、藥物運用及化驗資料等上載至平台。 本年起市民使用政府健康服務將陸續需要登記開設醫健通戶口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今早 (1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目前有約3.5萬名市民登記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當中約70%參加者年齡介乎45至64歲當中女性佔大多數針對特定群組如職業司機當局亦要加強推廣。 彭建議可考慮將上述計劃的臨床資料、藥物運用及化驗資料等上載至平台,同時駁通私家醫生系統,讓市民接受一次專業諮詢就可由私家醫生跟進。 除西醫服務外,當局亦計劃將牙醫和物理治療等服務納入平台。 彭飛舟提到,約2萬名完成篩查的個案,約40%發現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高血壓,比率高於預期的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