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0日 · 2024-05-10. 瀏覽數 2,000+. 《60歲使用說明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聽遠見. 如果在20多歲看得清的事物少,大腦衝動期結婚,可以毫不猶豫地下定決心。 然而進入30世代之後,決心就變得愈來愈難。 因為 大腦 能預測「數百手落子」了呀。 想像負面的結局、考量結婚與工作兼顧、猜想會不會有更好的人選出現等等,因而遲遲無法下決定。 (本文節錄自《60歲使用說明書》一書,作者:黑川伊保子,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由於大腦來到選擇迷惘的時期,對戀愛的對象也感受不到20多歲時那種信心。 這不是對象的水準問題,只是自己的大腦變得遲鈍,大腦的主人會感覺「 這個人馬馬虎虎, 一定還會遇到另一個真命天子。

  2. 3 天前 · 韓國最新電影《她死了》,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身兼導演和編劇的金世輝,透過反轉再反轉的警示內容,揭開層層面紗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她死了》由《逆貧大叔》卞約漢、《歡迎回到三達里》申惠善,以及《我的出走日記》李伊主演,幕後是《獵首密令》團隊精心打造。 電影透過不斷交織的線索,勾勒出一樁殺人案件背後的殘酷事實,而這一切的起源,居然是一齣別有用心的「偷窺」。 卞約漢偷窺申惠善,卻看見了不為人知的真相. 在《她死了》當中,卞約漢的習慣就是偷窺他人。 車庫娛樂. 《她死了》描述,具正泰(卞約漢飾)是名不動產經紀人,他的興趣是用客戶委託的鑰匙進入對方家,並偷窺別人的生活。 某天,具正泰對在超商邊吃著香腸,邊上傳素食沙拉照片到社群媒體上的網紅韓素拉(申惠善飾)有興趣,便開始觀察她,偷偷勘查她的一舉一動。

  3. 2024年5月8日 · 職場媽媽經常被拿來跟全職媽媽比較,也有很多媽媽陷入是否要卸下職場身分專心投入家庭的煩惱,有網友表示「假日全職媽媽,平日職場媽媽最累」、「我是全職媽媽,我還是覺得可以的話還是有工作比較好」、「我覺得全職真的要看老公的個性,是否對家庭成員非常大方不管錢」、「還在工作還能有時間好好吃飯,全職帶小孩之後一天有吃到兩餐就要偷笑了,常常累到吃不下然後半年爆胖10公斤」。 (延伸閱讀│ 職場媽媽會給公司添麻煩? 研究顯示:養孩子的人工作效率反而更高) 職場媽媽好累! 最新調查顯示9成5渴望喘息(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4. 2024年5月23日 · 潛心研究演算法偏好的內容後,吳奇軒決定摘掉話語,只靠手勢和動作讓角色交流,藉此跨過國界屏障,成功吸引海外粉絲。 因為在台灣的知名度不夠高,頻道湧入大量留言,質疑他花錢買訂閱。 但在粉絲眼中,他是以高難度的Tricking動作為媒介,講述簡單、溫暖故事的YTR(YouTuber,YouTube影音創作者)。 在吳奇軒自己心中,這些影片都是訴說「讓自己變強大」的過程。 「這種情節,就是劇作裡面的『英雄旅程』。 」吳奇軒的創作伙伴陳羿帆引述戲劇理論,分析幾支破億短影音的特性。 不管是對抗霸凌,還是讓自己變堅強,都是主角行過逆境後的苦盡甘來。 如此深具普世價值的內容,得到演算法的青睞,引來跨文化觀眾的迴響。 或許,吳奇軒本人的經歷,也是影片引發共鳴的原因。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5. 2024年5月9日 · 有一次,大女兒想要麥當勞套餐送的玩具,騙爸爸自己肚子餓。 後來,爸爸果斷地告訴她,因為她說謊,我們全家一年都不准去麥當勞。 父母必須同心,才能守住子女教育的原則。

  6. 2024年5月24日 · 《你的憂鬱,是一種習慣》/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聽遠見. 當一個人感知到危險的瞬間,焦慮的感覺也會油然而生。 因此,為了減少 焦慮 ,我們必須努力排除這個危險。 只要危險因素不見了,焦慮感就會漸漸消失,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自然產生良性循環。 然而,一旦一個人的內心被無力感控制時,就會開始變得沒辦法實行「排除危險」的行為。 既然危險因素一直不消失,焦慮感當然就會愈來愈強烈。 (本文節錄自《你的憂鬱,是一種習慣》一書,作者:朴相美,大好書屋出版,以下為摘文。 可是,如果是因為「沒什麼原因」而陷入無力的狀態,往往就會飽受強烈的自責感折磨。 在替「明明沒什麼事就變得無力」的自己感到悲哀的同時,自尊感也隨之跌落谷底。

  7. 2024年5月19日 · 近年來有 心理學 家提出新的理論架構,去幫助我們達成個人與人際關係的成長,它稱為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 接納療法奠基於佛教的教誨「如實正觀」,它是自我成長、追求幸福的必要條件。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不必艱苦地對抗差異,而是在嘗試改變前,設法接納它。 接納的相反態度就是拒絕。 批評對方的感受是錯的,認定事物的實際樣貌不應如此,並且要求改變,便是處於拒絕心態。 態度轉為接納後,就能接受,已發生的事情無法回頭,接著去決定我們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