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1日 · 一些同住父母或會不想孩子在家中提及或表 示 想念非同住的父母,認為孩子跟 著 自己就好了不用理會對方。 其實,不論同住或非同住的父母,都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2. 2024年6月1日 · 兩星期後,收到亞晴的來電,表示不用就著下一個星期的探視與前夫進行協調,原因是他們已經處理好了。 工作員大為驚訝,問她為何有如此的大改變。

  3. 2024年6月1日 · 1. 觀察. 許多時候,夫婦開始溝通時便運用了許多判斷的說話,例如「你成日都唔執野」,對方聽到評價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啟動自我防衛機制還擊,亦難以將對方的說話聽入耳。 「觀察」就是將判斷放下,先客觀描述所見到的事,例如,「當我回家見到地下仍有許多衣服」。 2. 感受和需要.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而是反映我們內在的需要,可惜,我們在溝通時未必可以完全清楚地向對方表達感受,而是了許多判斷的說話,例如「我覺得你懶! 」。 「感受和需要」的原則是我們向對方集中講出自己的感受。 例如:「當我回家見到地下仍有許多許多衣服,我感到勞累。 」因為我今日工作很累 (感受),想休息一下 (需要) 。 3. 請求就是具體提出對方當下可以回應的事,而非命令的態度迫對方服從。 例如:

  4. 2024年6月1日 · 未有準備的懷孕. 在發生性行為之前,有沒有想過小孩會來臨?. 最近有一則新聞,法國因投票而決定把墮胎權納入憲法,把個人自由和權利,凌駕於關顧生命。. 我覺得很心痛,因為每一個嬰兒及小孩都是瑰寶,每個生命也有價值。. 以下有一些例子,讓我對 ...

  5. 2024年6月1日 · 「新手」 的我,時常記著「好好過好每一天,剛好就是一輩子」。 共勉之。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橋——婚姻及家庭季刊》。

  6. 2024年6月1日 · 治療期間,高材生醫生得到家人及朋友的關心,生活變得有樂趣,工作不如意變得不重要,心理狀況逐漸好轉。經心理治療師診斷為康復了,已經好起來時,高材生醫生詢問什麼是康復,是否已經可以變得幸福?

  7. 2024年6月1日 ·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教导孩子学习表达感受和需要,并明白两性如何沟通及面对冲 突。 所以,父母如果能觉察自己面对婚姻问题的模式,改善不良的沟 通及化解冲突,他们就可以帮助孩子 知道自己仍可以同时拥有爸爸及妈妈,可以安心地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