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肩膊岡上肌斷裂屬於旋轉袖肌群斷裂 (Rotator Cuff Tear) 中常見的一種斷裂。 旋轉袖肌群其實包括四條肌腱:肩胛骨上方的岡上肌、後方的岡下肌 (Infraspinatus)、下方的小圓肌 (Teres Minor) 及前方的肩胛下肌 (Subscapularis)。 研究發現每四個五十歲以上人士之中便會有一人的肩膊岡上肌斷裂,所以是中老年非常普遍的肩疾。 但研究亦同時發現岡上肌斷裂患者只有三分一人會出現症狀。 所以普遍觀點認為岡上肌斷裂是人類自然退化的一部分,如無症狀者其實不用治療。 造成岡上肌斷裂的成因主要有兩種:一為意外受傷 (例如跌傷)、另一種為重覆性勞損 (多為長時間重覆將手臂舉高過肩的動作)。 通常岡上肌斷裂的症狀包括: 1.

  2. 2024年5月21日 · [2015-03-03]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3. 2024年5月21日 · 雖然沒有科學家可以肯定地指出人體要在那一種情況下的連續動作才會出現勞損,但有兩個基本方式會構成連續動作﹕ ( 一) 該動作的重複頻率少於30 秒,例如每20 秒裝嵌同一種汽車零件; ( 二) 有超過一半工作時間重複同一特定動作,例如會計師一天用超過一半工作時間鍵入賬目資料。 3.震動 (Vibration)。 一般工作會透過兩種震動力對身體造成R. S. I. 的勞損,包括: ( 一)使用電動工具 (Power Driven Hand Tools) 例如電鑽、空氣釘槍、電鋸時對雙手及手臂造成反震力; ( 二)使用重型機器,例如長途貨車司機由於長期承受車廂內的震動會容易造成腰背痛。 震動容易構成R. S.I. 的原因在於身體必須額外運勁以抵消震動造成工具的運作有所偏差。

  4. 2024年5月21日 · @麥煒和醫生. 十二碼心理學 (容樹恆醫生) @麥煒和醫生. 容樹恆,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專注於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等有關工作,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隊醫。 (patrick@ort.cuhk.edu.hk)

  5. 2024年5月21日 · 運動解說. 開始時,以單手撐起身軀,前後腳放凌空抬起身軀成一直線,保持平穩;腰部、臀部別墮下,另一隻手舉高揮動Flexi-bar。 過程需注意收腹、手臂垂直,每邊手做45秒至一分鐘。 此動作有效鍛鍊全身及核心肌肉,更有效改善平衡。 此動作有助收緊手臂bye bye肉。 開始時,前後腳站立,雙手放後,垂直手臂,握實棒身中央位置,手腕骨保持自然弧度,開始揮動Flexi-bar。 過程收緊腹部,放鬆肩膀,固定手臂、手肘及肩膀(別晃動手臂),只用手腕陰力震動棒身。 此動作做45秒至一分鐘。 揮動Flexi-bar時,手臂伸直,手腕骨需維持自然弧度,別過分屈曲或彎下,固定手腕及手肘關節,若需曲臂,則要保持微曲,固定關節,「唔好又曲又直」,否則很難令棒身震動。 相關文章.

  6. 2024年5月21日 · 容樹恆,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專注於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等有關工作,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隊醫。 (patrick@ort.cuhk.edu.hk) 是球季剛完結,他們想將過去一年的傷患一次過檢驗出來。 他們大部分都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希望診斷過後,我會告訴他們沒事。 然而亦有些早已心裏有數,知道自己身體已有一些問題,只希望由我幫他們確定這個殘酷的現實。 上星期,一位職業足球員被診斷膝蓋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後立刻大叫:「天啊! 我的命根斷了! 」老實說,前十字韌帶斷裂在運動創傷科門診很常見,但十多年來,我倒是第一次聽見有人以「命根」來形容它。 但我發覺十分貼切──前十字韌帶對於職業足球員來說,就如生命一樣,斷了,職業生涯也可能就此結束。

  7. 2024年5月21日 · (一)科學講求證據,而證據來自觀察,即是能普遍透過人類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或借助工具(如光學儀器、化學試劑、電波接收器等;它們是感官的延展)所能確認的事物或現象; (二)在某些難以獲取直接證據的情況下,科學家便會提出假說(Hypothesis)來解釋相關的現象,但該等假說必須具備令人普遍信服的理據(Rationale); (三)科學家亦可透過實驗求證,以支持他的假說; (四)科學證據要能夠被量化,及具備貫徹性與復現性(Consistency and reproducibility),即使重複實驗,也能得出同一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