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7
    5
    2
    1
    0
    12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賓福德
    W
    4 - 2
  2. 2018年4月14日 · 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被革職警員門多薩在馬尼拉持槍登上接載康泰旅行團的旅遊巴,挾持車上導遊、領隊及團員等25人。 在事件中頭部重傷、當年18歲的Jason,與父母及一姊一妹同遊菲國遇上槍手挾持,父親梁錦榮、姊姊頌詩及妹妹頌儀罹難。 當年Jason在港的主診醫生方道生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說,一直有與Jason及其母聯絡,母子倆現時在港生活不俗,Jason康復進度不錯,仍需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事件令其雙腿不良於行,現仍需輔助工具協助走路,他與人對答及思考方面則沒有問題。 Jason現在已26歲,方形容他於治療過程中「堅強」。 菲總統道歉 李:我不知道. 人質事件中9名團友獲門多薩釋放而僥倖逃過一劫,包括李奕彪和徐鳳群夫婦。 事發後幾年,李奕彪「彪叔」都敢於講述事件及表達對菲國看法。

  3. 2022年11月29日 · 1. 人各有其本性,各有志趣,並能樂在其中. 鳶飛魚躍,各適其性. 《詩經》有詩句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意思是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 這是比喻萬物按其本性而動,各適其性。 我們不會勉強魚於天上飛,不會妄議鷹何不在水中游,便是此理。 〈吾廬記〉作者魏禧所說也是同理,他說若有人終身不欲出門,走路要瞻前顧後,遇三尺寬的溝渠便恐懼,他不會勉強這個膽小的人出門闖蕩,因為出門並不符合他的本性,他不會樂在其中。 反之,若如弟弟般喜歡縱情山水,尋訪良朋,採集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決不會勉強他坐守家中。 為實踐志向死而無怨. 〈吾廬記〉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話:「志士不忘在溝壑。 」說有志之士並不懼怕為志向而死在山溝,同樣道理,他弟弟季子禮的志趣是外遊,若是因外遊而死了,亦當死而無怨。 為保志向與友絕交

  4. 2024年5月9日 · 【明報專訊】61歲楊紫瓊去年憑《奇異女俠玩救宇宙》成為奧斯卡首名亞裔影后,繼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頒授最高平民榮譽「總統自由勳... 詳情 《抓住你的衣領》結局高收 仍遜《背著善宰跑》

  5. 2016年4月3日 · 10年前代表加拿大政府向鐵路華工道歉並接受這枚6吋長鐵路釘的前總理哈珀,對於鐵路釘如今的去向則拒絕回應。 當年有份推動聯邦政府平反人頭稅的人權律師吳瑤瑤表示,「這枚鐵路釘象徵着我們社區的歷史,而這又與華工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有關。 小說《最後一枚鐵路釘》的作者伯頓 (Pierre Berton)從一個工會手中得到了2枚鐵路釘,而這些道釘是來自太平洋鐵路的最後一段工程。 1885年11月7日,太平洋鐵路最後一段工程完工,在最後一枚鐵路釘被敲進鐵軌時,對鐵路修建作出巨大貢獻的1.5萬華工,卻無一人在鐵路竣工現場。 勞苦功高的華工非但沒有被視為功臣,反而在鐵路竣工的同年,面臨加拿大政府的歧視性稅收。

  6. 【明報專訊】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為今年書展5名歷史文化推薦作家之一,他最為人熟知的著作之一是2007年出版的《四代香港人》 (下稱《四代》),談及香港社會世代輪替停滯的現象,當年引起社會討論。 事隔15年,呂大樂再談新一代香港人,他認為年輕人在網絡時代下長大,欠缺「力排眾議」的態度;同時理解新世代成長,面對社會事件及疫情,「客觀環境是很悲觀的世界」,勸勉年輕人尋找自己感到舒服、「過癮」的事去做。 呂大樂專研香港社會狀况,由一國兩制、到香港各個世代的特徵都有其觀察。

  7. 2024年3月28日 · 【明報專訊】領導加拿大外國干涉公開聆訊委員會專員法官霍格 (Marie-Josee Hogue)昨 (27日)聽取了多倫多資深民運人士吳溫溫的視像作供。 吳表示,自己於1968年從香港來到加拿大,先到滿地可,之後到多市任安居服務協調員,開始民運工作。 她指出,中國共產黨透過操控加國的傳媒和社交媒體,影響加國本地事務。 她舉例說,過去一直有辦六四民運紀念燭光晚會,但約在8年前已被本地一些華文媒體拒登廣告宣傳該項活動。 她又表示,中共會在本地招攬一些具有權力的人士,影響本地僑務。 她列舉華社爭取平反人頭稅一事,並以1992年時中共影響其中一派社團領袖,這一派人士倡只需要道歉不用賠償,這與全加華人協進會倡議的平反人頭稅和同時要賠償的立場不同。

  8. 2016年4月29日 · 「好,借力打力。 同學如果面對2016這一條:以下哪一項與人相處之道最為可貴? (坦率╱幽默╱寬厚),相信你一定是選幽默了。 「哈哈哈,蒲sir,以下哪一項最能比喻我們的關係? 試談談你的看法 (父子╱對手╱朋友) (仿2016題型)。 「我選對手……」 (題目)淺到盡時方恨少 (發言) 夠喇,同學,我們認真分析一下題目,好不好? 2016年的DSE中文科,不論何卷,都明顯較淺。 但我一再強調,題目淺不代表達3比率會顯著提升,還須觀望考評發展。 題目淺了,可有證據? 現試以卷四說話涉及文言的題目,比較2014至2016的情况。 (圖一) 題目顯淺,說的也是母語,一般同學定能比前更奮勇發言。 題目陷阱不多,發言次數變得更重要,既「患寡」,也患「不均」,最忌沒機會發言,次忌發言次數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