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17
    12
    10
    1
    0
    29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vs富咸
    L
    2 - 4
  2. 2024年3月20日 · 位於將軍澳的優才 (楊殷有娣)書院(下稱優才)是直資一條龍學校,高中開辦DSE及IB雙軌課程,開辦IB短短數年已屢誕狀元,逾3分2畢業生考入全球百大知名學府。 校長譚國偉指出,優才課程圍繞多元智能設計,目的是培育優秀領袖,同時著重品德教育。 優才(楊有娣)書院於1996年創立小學部,並於2005年創辦中學部,是近年本港熱門的直資一條龍學校。 譚國偉校長指出,優才創校以來就以小班教學,至今都是24至26人一班,令老師可以更緊貼跟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最新影片: 童學園. 跨性別老師|港大畢業曾寄30封求職信被拒 首位港產跨性別老師:用真誠感染學生. 優才初中少功課不補課.

  3. 2021年9月30日 · 畢業自官校的陳狄安,由年輕直資校轉到203年歷史的英華書院,是近30年來4任英華校長之中,首名非「英華仔」出身。 他形容英華的深厚歷史文化,是他過往工作從未接觸過,惟他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未來盼令學校制度更加完善, 我希望站在過往咁深厚嘅歷史、咁成功嘅背景上,繼續發展英華書院,在新時代、新教育形勢下,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並進。 陳狄安形容,英華書院向來以「平民直資」自居,只辦本地課程,「書院有好多好承傳,但新時代有新安排」,他透露其接替英華書院校長的消息一出,便有家長向他查詢,學校未來會否考慮開辦國際課程及提高課程彈性等,他說︰. 我一一都聽到,暫時未有任何計劃,但以我過往十多年嘅經驗,我對呢啲建議保持積極、開放態度。 遇家長提開辦國際課程 新校長陳狄安持積極開放態度.

  4. 2017年4月28日 · 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連同3名前議員助理或義工,5人同被控以一項參與非法集結罪,及一項企圖強行進入的交替控罪,案件今午提堂。 據悉,控方案情主要指出,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去年10月18日裁定梁游的立法會議員宣誓無效,立法會於11月2日張貼通告,指梁游不得行進入會議室開會,但梁游當天早上進入會議室要求再次宣誓,並未有理會立法會主席要求他們離開,會議遂改往另一會議室進行。 及至當日下午約一時,梁游及另外10人,包括另外3名被告,在會議進行期間,以暴力方式衝擊保安築成的人鏈,曾推撞保安胸口及膝撞等,企圖進入會議室。 過程中令5名保安員受傷,其中一人報稱曾失去知覺、暈眩及呼吸困難,另外4名受傷的保安均手腳有瘀傷。

  5. 2020年8月4日 · 為了提高人工島與航天城之間的人流,同時盡量減少車流量,機管局建議興建「航天走廊」,直接連接航天城與香港口岸旅檢大樓,並提供穿梭巴士服務及行人通道,而其他車輛則禁止進入。 文件無披露工程造價,招標方式等,僅預計料明年起施工,2024年完工。 局方預計工程項目屬小規模,「航天走廊」海上部分長約400米,陸上部分則長約450米。 機管局也交代航天城的建造進度,指工程已開展,將於2023年至2027年分階段完工。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 https://bit.ly/2JdOaiS.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 https://bit.ly/2JdOaiS.

  6. 2019年6月18日 · 安樂死議題具爭議性,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公開影片,採訪了一名長年為病人執行安樂死的比利時醫生。 他在影片開始介紹了瓶裝針劑,稱只要注射至靜脈內,就可令病人1分鐘內無痛離世。 他表示並不認為自己在殺人,而是在減輕病人痛苦。 影片中紀錄了醫生與病人見面情形,其中一名即將接受安樂死的82歲癌症病人就向醫生道謝,感激他讓自己能有尊嚴地離世。 Yves de Locht認為自己是在紓援病人臨終前的痛苦。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BBC在6月14日公佈一段8分多鐘的影片《Euthanasia doctor: ‘I don’t call it killing'》,內容環繞在比利時執行安樂死的醫生Yves de Locht及他的病人訪問。

  7. 2019年7月25日 · 10:38 2019/07/25. 網絡熱話 行政 元朗 林鄭月娥 逃犯條例 黑社會 公務員事務局. 因反修訂《逃犯條例》及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再有政府公務員發聲批評林鄭團隊。 有一名政務主任(AO)在「連登」發帖,附上自己的職員證,指自己作為「AO仔」,要「講真正的人話」,批評林鄭包庇黑社會,又質疑其.

  8. 2020年3月9日 · 一個叫教育有心人的系列報道,這位有心人是第三成績組別學校學生,而他為了可繼續讀書而離家出走,入住中途宿舍,結果訪問的兩年後考入大學。 故事到這裡還算是相當勵志。 他於中大經濟系畢業後順理成章投入金融界,賺錢是大多數夢味以求的事,月入達6位數字,穩定而且前途及「錢途」無限。 豈料,他有一天突然告訴我,他會回去自己的母校擔任教學助理。 當時我以為自己聽錯,擔任教育助理的人工大概只有1萬2千元,即只可賺原本的十分之一,而且他的兒子還剛剛出世。 佢解釋的原因是「返母校教學生,有意義過搵錢。 」這句說話出自一個60歲的人,我一點都不奇怪,但來自這個人20多歲的後輩,我就懷疑這個人應該是「黐線」,或者是真心熱愛教育。 想一想,這麼熱愛教育的人,應該多多少少都有點「黐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