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16
    7
    0
    4
    0
    23
    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終場
    5月 26日vs馬略卡
    L
    1 - 2
  2. 2019年6月26日 · 辭職 是打工仔必經之事,由遞信一刻起,大家與公司的關係已經改變——至少在計糧方式上,尾糧與過去每期糧的計法是不同的。打工仔最關心的是,未放完的大假、第13個月糧,到底能否折現成錢?Planto為大家解答。為保障個人權益,打工仔在辭職信上,須清楚列明哪一日是最後工作日。打工仔須 ...

  3. 2019年12月23日 · TVC好處1:自由選擇計劃. 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TVC) 是強積金中的一種新供款模式,如果現有的強積金計劃提供可扣稅自願性供款選項,便可在現有強積金戶口開立TVC戶口。 另外,開戶毋須經由僱主申請在比較過各間強積金公司的回報及收費,可自由向屬意的強積金公司及計劃申請開戶。 因此,TVC可靈活彈性地增加自己的退休金。 TVC好處2: 扣稅高達HK$10,200. 購買「扣稅三寶」,均可扣減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 不過,在扣稅額上則有分別,TVC 與 QDAP每年上限合共HK$60,000,若夫婦均為納稅人,一同購買QDAP,則可共享HK$120,000扣稅額。 而VHIS則是每名受保人每年上限HK$8,000,同時為家人購買VHIS的話,便可享更多扣稅額。

  4. 2024年1月17日 · MoneySmart 為你解構長者生活津貼相關的疑難。 長者生活津貼與高齡津貼申請資格. 長者生活津貼俗稱「長生津」,於2013年4月開始發放,是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旨在為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香港居民提供每月津貼,幫補生活開支。 長者生活津貼由2023年2月1日起每月金額為HK$4,060;由2024年2月1日起上調至HK$4,205。 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其歷史遠比長生津久,可追溯至1973年,旨在為70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提供每月津貼,不設資產審查。 高齡津貼的每月金額由2023年2月1日起為HK$1,570;由2024年2月1日起上調至HK$1,620。 鑑於2024年4月1日起實施 垃圾徵費 ,政府會向長生津及綜援領取人士提供額外每月HK$10膠袋補貼。 長生津 VS 生果金.

  5. 2019年5月17日 · 最高第三者責任保額. HK$ 5,000,000. 每年保費. HK$ 1,039. 立即申請. 更多資訊. 租約遲打釐印 可罰稅10倍. 如果超過30天仍沒打釐印而需補打,除需補交原有稅項外,更有機會被罰交更重稅款,最高可達10倍(見表2)。 幸好,大家仍可向印花稅署署長申請減免罰款,署方將視個別情況作處理。 購連租約單位 有打釐印更佳. 除了法律保障外,租約是否備有釐印,更有機會影響按揭申請。

  6. 2023年11月22日 · Wilson Li 2023年11月22日. 讀者可能聽過政府也有推出「政府年金」,到底它和一般年金有什麼不同,長者又值得買嗎? MoneySmart 先後介紹過 年金是什麼 和 扣稅年金比較 ,這次便跟大家介紹政府年金是什麼,讓有意透過投保年金保障退休生活的人參考。 政府年金是什麼? 由政府推出的終身即期年金. 政府年金是公共年金的一種,正式名稱是「香港年金計劃」,它由政府牽頭成立、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承保,於2018年7月推出,屬於終身年金和即期年金。 因為最低投保年齡是60歲,因此又有「長者年金」稱呼。 繳付整付保費後,投保人將收取穩定的保證每月年金金額,將一筆過現金轉化成穩定及終身的現金流。 只要保單仍然生效,保證每月年金金額都會終身發放。

  7. 2018年12月7日 · 強積金 戶口整合到底有何好處?當大家轉了幾次工,可能已有幾個強積金戶口。其實,大家只要整合這些賬戶,便有助增加強積金餘額,保障退休生活。整合強積金戶口的程序,大致分為4個步驟,接下來,MoneySmart即為大家詳細解說。大家可到政府積金局網站,登記「個人賬戶電子查詢」服務,一次 ...

  8. 2020年4月27日 · 保持身心健康. 理財技巧1:設定財務預算. 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衡量自己有多少收入,然後設定一個可實行的財務預算計劃。 別少看這一步,因為它將決定你往後使用及管理資產的方法,它也是方便你追蹤資金動向及計劃享受人生的指標。 若是不懂如何設定理財預算,可試從坊間常用的「80/20原則」或「50/30/20原則」入手,為儲蓄及消費之間作出合理安排。 不過謹記在設定好這預算後,便要遵從它去管理資產,不許再隨意使用或調動金錢。 理財技巧2:每日審視開支. 每晚花5分鐘看看自己當日的開銷,評估一下自己的消費行為有否偏離預算的安排。 習慣審視自己每天的消費行為,可讓你在往後管理財富時有更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