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本季7
    0
    1
    0
    0
    7
    賽季 202330
    3
    1
    3
    0
    33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vs紐卡素
    L
    2 - 4
  2. 2023年7月16日 · Nathan女友Jessie今年5月疑受感情困擾墮樓身亡,Nathan事後在社交網撰文悼念,惹女方家人不滿,他一直未回應。 昨日Jessie家屬及朋友向傳媒公開Jessie生前與Nathan的手機對話截圖,指Nathan拍拖期間及提出分開一段時間後,曾多次問Jessie借錢,最後提出分手及 ...

  3. 2023年7月18日 · 隨着前晚賽果塵埃落定,冠軍香胤宅(Lyman)、亞軍黃家灝(KC)及季軍陳鎮亨(亨仔)均表示對Nathan退賽感可惜,評審黃慧君(花姐)呼籲大家給Nathan空間,望對方入行發展。Nathan昨日透過社交平台發文解釋與已故女友的金錢瓜葛。

  4. 2023年10月12日 · 前律師行男合伙人被指「情感操控」初出茅廬的女律師,事主日前入稟區域法院,控告對方違反《性別歧視條例》,要求書面道歉及賠償。 涉事合伙人為香港律師會的會員,律師會今(12日)回覆查詢指,所有專業操守調查均屬保密,不會評論個別個案,特別是已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

  5. 2024年4月29日 · 國家安全,即「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條例》第4條)。 在基本法第23條尚未完成本地立法之前,香港特區的國家安全一直存在制度性的漏洞,這是客觀事實。 也正因如此,香港才成為區內極端本土勢力、分裂勢力及境外海外敵對勢力囂張發力的地方,給國家特別是特區安全和社會秩序穩定,帶來極大的威脅。 在2019至2020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香港的政權機關遭激烈衝擊(如立法會被打砸),經濟發展也一度幾近停頓,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巨大威脅。 誠如以賽亞.伯林(Isaiah Berlin)所言:「如果不先提供人們運用自由的必要環境,自由又是什麼價值?

  6. 2024年5月23日 · 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是被告之一,另外兩名被告,分別是現職英國邊境部隊兼倫敦市特警的衛志良,以及曾在英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特里克特(Matthew Trickett)。 資料顯示,衛志良有經營私人保安公司,特里克特既是移民執法官,也是私家偵探。 起訴書聲稱,袁松彪通過經貿辦名下銀行帳戶,向另外兩被告合共提供95,500鎊(約936,000港元)酬金,而兩人則被指為外國情報機構監視羅冠聰、劉祖廸及蒙兆達等在英國的香港人,特里克特更被指假扮維修人員,企圖擅闖一名在英港人寓所。 根據控方描述,特里克特是監視行動的主要執行者,未料這個案中關鍵人物,竟於周日下午伏屍在寓所附近一個公園。 英國警方昨天披露事件,暫將特里克特之死列為「死因不明」,一般而言,這意味警方尚未發現任何可疑或指向兇殺的線索。

  7. 2024年3月18日 · 凌晨2時許,警方接獲一名26歲男子的親友報案,指懷疑他因生活問題不快而在油麻地海暉道避風塘企圖自殺。 警方及消防接報到場在附近一帶搜索,未有發現。 至凌晨4時許,其友人指事主在深井出現,救援人員趕至,發現男事主在深慈街遊樂場對開,坐在岸邊欄杆,他當時冷靜,沒有受傷,警方經調查後,事主由救護車送往院檢驗。 據悉,男事主是曾經參加《全民造星V》的魏念恩(Nathan)。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 生命熱線: 2382 0000.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社會福利署: 2343 2255. 明愛向晴軒:18288. 人生熱線: 8100 8012. 上 / 下一篇新聞.

  8. 2022年6月15日 · CPH Legal執業律師陳柏豪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時指出,當案件牽涉複雜及影響公眾利益的法律議題時,法庭可委任不代表訴訟任何一方的大律師或律師擔任「法庭之友」,中立及公正地協助法庭釐清法律觀點。 「法庭之友」是來自拉丁文「amicus curiae」,英文解作「friend of the court」,中文釋作「法庭之友」。 陳柏豪解釋,「法庭之友」是普通法下的傳統,擔任「法庭之友」的律師或大律師一般屬義務工作,沒有報酬。 他稱,由於需要「法庭之友」協助的案件,通常都是公眾關注的案件,若在這些案件擔任「法庭之友」並有效協助法庭,除了有自身的學術挑戰及意義,律師本人也可累積寶貴經驗。 一般而言,「法庭之友」會由法庭提出邀請,又或由有志擔任的律師親自向法庭申請。 更多法律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