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賓福德
    W
    4 - 2
  2. 2019年11月11日 ·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坐落新邨料2023開學 設STEAM空間 大埔新校擬引芬蘭樣式. [2019.11.11]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大埔醫院北面的大埔第9區,預計2023年有新公屋落成,邨內預留地方興建一間全新資助小學。 教育局將校舍分配予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該會回覆本報稱,新校擬取名「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現時正與教育局、建築署磋商校舍設計,預計最快2023年9月正式開校;又稱新校會引進芬蘭校園設計,讓學生置身豐富的感官體驗空間,激發學習靈感、創意等。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據教育局資料,新校位於大埔第9區,設有36個課室、地盤面積7085平方米,暫定2023年中落成。

  3. 2020年4月24日 · 秘密埋藏心底半生,3年前,51歲的她不想下半生繼續內心交戰,決定出櫃,最先告知的人是妻子,獲得對方極大的理解和接納,更與林葦葉共同面對所有後續的事情。 自從坦承自己的性別認同後,二人的關係更親近,「如果要形容現在我與我伴侶的關係,應該是『靈魂伴侶』」。 在伴侶的支持下,林葦葉開始跟親人、朋友們出櫃,「每次她都會在場,我想就像是傳遞了一個信息:『我都接受到,你們旁人又憑什麼說三道四』。 她一直是我的強大後盾」。 伴侶唯一不在場的那次,是去年與港大的同事出櫃,但不在場並不代表缺席。 林葦葉跟學院院長溝通後,在院方的協調下,寫了中、英文信件向所有同事交代始末,英文版本正是由她的伴侶執筆。 看似順利,但林葦葉在過程一直戰戰兢兢,「我不敢去預想 (人們的反應)……甚至做好了準備會孤獨終老」。

  4. 2019年3月29日 · 我看見人們在趕路. 在殯儀館對面. 花檔的人在剪花. 全詩的第一句「有時工作使我疲倦」看似日常話語,卻點出了整首詩的氣氛和語調:因為工作而疲倦,同時點明全詩題旨:對工作和生活的探討。 這樣的起筆,非常厲害也非常有力量。 本版讀者——中學生,可能沒有工作經驗,不妨把「工作」暫時想像為「學業∕應付公開試」,嘗試代入作者的心情。 「工作」是成年人的重要生活部分,也佔據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而學生則是生活大量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如果這個地方,或者學業、或者公開試,是你不太認同又無從逃避的「工作」,可是你每日疲於奔命應付它,你會感到很疲倦嗎? 你會很想趁着午飯時間,也到學校外面的路上走走,暫時逃離「正事」嗎?

  5. 2019年5月3日 · 【明報專訊】 (1)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1】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 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2)關於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南宋方岳 (根據吳小如先生考證)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這都是我們時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 類似的例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 (3)這種說法適用於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裡面。 他們君臨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端,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麼不如意的事。 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鬥爭,比民間殘酷萬倍。 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

  6. 2018年3月7日 · 【明報專訊】政府計劃於柴灣歌連臣角道興建骨灰安置所大樓,預計於2022年首季落成,提供2.5萬個骨灰龕位,另外亦會興建登山有蓋自動扶手電梯,連接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及柴灣新廈街,工程預計造價共近8億元。 有區議員表示,近年有市民為避開清明前封路,會提早於農曆正月拜祭,預計新的扶手電梯可疏導部分人流。 今年至後年料增20萬龕位. 政府計劃在18區興建骨灰龕場,自2010年起分3批公布了24幅可供發展骨灰安置所的用地,今次提交立法會的柴灣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大樓是其中一個選址。

  7. 3 天前 · 究竟如何拿捏自慰次數? 程威銘解釋,「你有沒有發覺你早上醒來都會有晨勃的現象? 」其實生殖器在未勃起時沒有血液充入,因為用進廢退原理導致生殖器萎縮;只要一勃起,血液就會流進生殖器中滋養該組織。 因此除了早上勃起外,晚上睡眠過程中也會有數次勃起狀況,皆屬正常的生理反應。 程威銘認為,愛愛及自慰都需消耗體力,若工作疲累時可觀察自身晨勃狀況,一旦發現早上喪失晨勃現象,「就不要再勉強自己打手槍或愛愛」,務必多休息。 倘若有體力應付,就不用擔心有縱慾過度的問題,仍可維持應有的生活,「根據你的晨勃,決定你的自慰或是愛愛次數多或少。 相關文章. @兩性生活. 每個人都有生理需求,但自老一輩的說法「太常打手槍會腎虧」嚇壞許多男網友。 究竟一天DIY 幾次算是過度,又會造成哪些影響?

  8. 2016年11月3日 · (插畫:謝偉豪) 【明報專訊】淇老師: 通識公開考試常問「影響」,相對比較題、問可行性、成效之類的題型,影響題較易掌握。 同學需要利用資料或就個人所知分析某些現象、問題、行為或措施帶來的影響。 常見提問用語包括:「指出及解釋/闡述/討論……可能帶來的影響/問題」、「可能帶來什麼影響」、「引致那些問題」等。 小通: 明明我上次測驗有用資料及就我所知列出多項影響,但為何仍得不到高分? 淇老師: 這是不少考生常犯的錯誤。 通識考評著重考生的闡述及論證能力,而非列舉論點。 同學切忌重量不重質地盲目列舉影響,論點愈多也不一定愈高分。 同學宜先歸納資料,概括議題/事件的影響,把影響概念化後再作多角度分析,推論事件如何導致該項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