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23
    8
    0
    6
    0
    31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vs阿士東維拉
    W
    5 - 0
  2. 2017年7月10日 · 不滿法團荒謬 建築師住客挺身而出. 1980年代興建的麗城花園,從其屋苑名稱、到其水池亭林的古典佈局,都盛載着一個年代對置業生活的美好期盼。 但原來業主們上了樓,以為可當個安逸中產,而美夢亦會有被戳破的一天。 建築師劉栢堅指自己在麗城花園住了20年,從來不會理會屋苑事。 直到有天他剛好在屋苑平台散步,見法團正在開會,便好奇走入會議室。 + 1. 「入到去,我以為自己入咗村公所。 點解班人講嘢可以咁冇邏輯? 1.4億嘅天價工程,原來可以喺一個冇專業人士睇嘅情況下通過? 」他說。 居民跟前法團委員罵來罵去,但在一片混亂間他認識了林太及未來司庫。 曾任法團委員、在屋苑內受敬重的馮生,便聚集了一班關注維修工程的居民,又找來反圍標大聯盟趙恩來幫忙。 「我哋想問法團拎份顧問合約嚟睇,但佢哋唔畀。

  3. 2018年10月3日 · 香港藝人動向. 劉德華. 昨日(2日),「團結香港基金」在Facebook上載了一條名為《讓下一代看見》的短片,由「民間特首」劉德華(Andy)擔任旁白,力撐東大嶼人工島方案。 在長約3分半鐘的影片中,華仔先帶大家回顧香港過去的成就:「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好有.

  4. 2020年2月26日 · 美國飛人Mike Hughes為證明地平說屬實乘自製火箭上太空失事墜亡. 科技玩物. 數碼生活. 健力士紀錄保持者為證「地平說」 坐自製DIY火箭升空意外墜毀亡. 撰文:黃正軒. 出版: 2020-02-26 18:00 更新:2020-02-27 00:34. 8. 儘管已離人類首次進入宇宙將近60年(由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的1961年紀錄計起),世上依然有不少人士相信地球是平坦已非橢圓球體,認為那些聲稱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都是瞞騙世人之陰謀產物。 近日有位「地平說」提倡者兼特技人Mike Hughes乘超低成本的自家製DIY火箭再度飛天,以求眼見為憑。 發射過程發生意外,Mike Hughes連人帶機高速墜地,不幸喪生。

  5. 2024年4月23日 · 佘詩曼更成為四料視后! (資料圖片) 新劇《巨塔之后》被視為醫療版《新聞女王》。 (劇集海報) 據知《巨塔之后》是一部醫療題材劇,新劇將於下月正式開拍,預計8月煞科,除了在香港拍攝之外,劇組還將拉隊到深圳和歐洲取景。 根據網上流傳的名單,《巨塔之后》由鍾澍佳監製,張可頤擔大旗,其他主要演員包括陳煒、劉佩玥、陳展鵬、吳若希、張頴康、馮皓揚、蔣家旻等,而馬國明同蕭正楠將客串演出。 由鍾澍佳監製。 (微博圖片) 張可頤相隔12年回巢之作! (微博@張可頤maggie) 陳煒。 (資料圖片) 劉佩玥。 (資料圖片) 陳展鵬。 (資料圖片) 馮皓揚(羊羊)曾憑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中少年蘇樺偉一角奪得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IG@masonfung1005)

    • 涂爾幹:自殺論 - Ep48
    • 涂爾幹:宗教的社會起源 - Ep49
    • 韋伯:理解社會行動 - Ep50
    • 韋伯:理性就如鐵籠 - Ep51
    • 馬克思:資本主義的危機 - Ep52
    • 馬克思:階級鬥爭 - Ep53
    • 社會學:三大家影響 - Ep54

    埃米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功能主義、實證主義、定量方法的拓荒者,「年鑒學派」的祖師爺。以研究內容而論,涂爾幹的學術著作涉及分工、自殺、教育、法律、道德、職業團體等眾多領域。而從核心關懷來說,他終生關注的問題都離不開「社會團結」(social solidarity) 或「社會整合」(social intergratation)這條主線。在一個充滿動盪且發生劇變的時代,涂爾幹不斷思考社會的秩序與失序,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完整文章:自殺論 - EP48

    循著「社會分工」的思路以及對於道德議題的關注,涂爾幹追溯了「職業團體」(professional groups)的歷史與現狀,及其在公共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涂爾幹發現,職業團體最初伴隨著大量活動走出家庭而越發重要,從古羅馬到中世紀末這段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它發揮過為各行業提供價值規範、調解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但大工業的發展卻促成了原有職業團體的衰落,國家試圖取代但又無法完全取代原有職業團體的規範與自治功能。 涂爾幹認為,相較國家而言,職業團體能夠提供更為直接、廣泛和持久的道德影響,這種影響具體而靈活,真實且有效。涂爾幹心目中的理想狀態,是國家、職業團體和個人的相互輔助與相互制約,而這種相互配合的最終目的,則是導向一種有道德規範的個人生活。完整文章:宗教的社會起源 - EP49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者,對現代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都影響深遠的先驅人物。他對如何研究社會有著和涂爾幹截然不同的認識,風格獨特的社會學路徑常被後人概括為「理解社會學」(interpretative Sociology)。 在韋伯的眼中,社會學是一門「對社會行動進行理解」的學科。判定「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有兩個要件,一個是行動者賦予了行動主觀意義/動機,另一個則是行動與他人發生聯繫。從研究物件來看,韋伯的切入點是微觀的,他從個體出發,而不是將整個社會視為有機實體進行研究。同時,「理解」(verstehen/understanding)更是體現出鮮明的韋伯特色。按照韋伯的說法,「理解」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智上和邏輯上的...

    韋伯傳世的著作規模龐大,但其中最著名的,也是讓韋伯生前就名聲大噪的研究,或許就是那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了。在這本由兩篇論文構成的短小名著中,韋伯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資本主義僅僅產生在近代的西歐?不同於馬克思(Karl Marx)那種「歷史唯物論」的解釋,韋伯更加關注的是西歐在文化層面的獨特性。西歐文化精神的核心,首當其衝的便是基督教。為了更加具體考察基督教與資本主義的關係,避免泛泛而論,他選擇以新教中的加爾文教派(Calvinism)進行深入分析。 韋伯發現,在加爾文教派的教義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命定說」(predestination),即一個人是否是上帝選民乃是在出生前就已...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生前從未自稱「社會學家」,相反,他對「社會學」一詞的發明者孔德(Auguste Comte)有著無情的嘲諷與蔑視。然而,馬克思還是被公認為當代社會(科)學的重要鼻祖,大量的社會學概念與方法源自對他的回應。他的思想縱跨三個世紀,橫掃東方西方,至今活力不減,火力未衰。 馬克思對於社會構成與變遷的一般理論經常被概括為「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他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認識從一個基本事實出發:人必須首先解決吃、喝、穿、住的問題,然後才能從事藝術、政治、宗教、科學等活動。正因此,馬克思將「物質生產」活動視為全部人類活動的核心環節。物質生產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將人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改造自然的能力稱為「生產力」(f...

    馬克思所關心的並非只有冰冷的理論規律,作為一名早年的人道主義者,他對於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處境也有著深切的關懷。他用「異化」(alienation)這一概念來捕捉資本主義社會工人的生存境況。所謂「異化」,簡單說就是指人喪失了對於自己創造活動與創造物的控制,人造的力量反過來支配了人類。對大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而言,他們不僅無法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任何形式的佔有,而且勞動過程的單調重複也讓他們失去了自我,他們用大量勞動創造了一個異己的世界,代價則是自身的貧乏。 在馬克思看來,勞動原本是人異於動物的本質,是人的全面創造性的體現。然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 能體現人的創造性的勞動卻成了奴役與折磨,只有動物一般的吃喝拉撒才讓人感覺到一絲自由。勞動僅僅成了一個外在於自己的東西,勞動不屬於工人自己,而屬於資本家,工...

    在評述經典大師對後世學人的影響時,有三個常被使用的隱喻(metapor)。一個隱喻是「樹」,在其中經典大師構成了「根」,一個根莖會生出許多枝杈,結出不同果實,大師對後學是「一對多」的關係;一個隱喻是「河」,經典大師就是源頭活水,但在不同的地方會彙聚成流,大師對後學是「多對一」的關係;還有一個隱喻則是「網」,大師們構成了這張學術之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在他們前後都有複雜的延伸,這裡大師對後學是「多對多」的關係。三種隱喻的側重點與簡化程度是明顯不同的。方便起見,本文主要採用第一種評述風格。完整文章:三大家影響 - EP54

  6. 2019年9月2日 · 昨晚SEVENTEEN演唱會接近尾聲時,13位成員逐一發表感言,輪到The 8徐明浩用普通話發言時,有粉絲用廣東話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護旗手」、加油」等口號,亦有人隨之歡呼,而The 8徐明浩似乎沒有留意口號內容,繼續發表感言。. SEVENTEEN中國成員 ...

  7. 2020年11月15日 · 當年金融風暴、金融海嘯襲擊香港時所產生的自殺潮,就是指人失去了固有的經濟地位,從資產階級一躍變成負資產,而選擇一死了之。 而在自殺論一書中,涂爾幹並未詳細論述最後一種自殺原因,因此通常只把他的自殺觀點看成三種。 而這種自殺原因是宿命型自殺(Fatalistic Suicide)。 意思是在一個壓迫的社會裡,人們因無法滿足當時社會的規範,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改善自己的生命時,就像被宿命壓倒一般,結束自己的生命。 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生課業壓力極為沉重,近年青少年自殺數字亦有上升趨勢,這現象或可對應涂爾幹的宿命型自殺. 涂爾幹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