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本季1
    0
    0
    1
    0
    1
    賽季 202314
    2
    1
    4
    0
    16
    Euro 2016 Qualifiers終場
    11月 20日@Northern Ireland
    L
    0 - 2
    European Championship Finals12:00 下午 EDT
    6月 16日@斯諾文尼亞
    European Championship Finals12:00 下午 EDT
    6月 20日vs英格蘭
  2.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3.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所謂修行,是指守護所緣行相,使心一再地專注在所緣境上。 合註 註釋2. 所緣行相 指心的「所緣」及「行相」二者。 例如執持聲音是無常法的心,即是以聲音為所緣,無常為行相。 其他心識依此類推。 【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 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被自己的心所操控,心則不受自己的主宰。 【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 而我們的心又一直依著種種煩惱等障的支配,以致引生一切的惡業。 【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能被自己主宰,隨自己的欲趣向善所緣。 合註 註釋. 3煩惱等障 指煩惱障和所知障. 【煩惱障】主要障礙眾生獲得解脫的果位,包含貪瞋癡等眾多煩惱及其種子。

  4. 犯罪學確實很難上手,理論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傳統理論龐雜),但是多念幾次,很多理論就會很有體會了,尤其是名字也會很輕易的連結呢,像是塔德←→模仿理論、貝克←→標籤理論、赫胥←→控制理論,不知不覺就大功告成了,聯想得好像跟他們本人很熟一樣~哦,塔德嘛~都是自己人。 壹、社會結構學派(巨觀)A. 一、無規範理論(涂爾幹)a. 犯罪是社會本身組織、社會發展、規範崩潰而導致。 社會結構解組,文化、目標因而亂迷(Anomie)。 喪失了具體的目標,因而無規範。 → 防止經濟不景氣、明立社會規範團團整合。 二、犯罪副文化理論(犯罪是文化一環,團體係遵守文化規範正常行為)b. (一)芝加哥學派(蕭和馬凱) 運用同心圓來解釋少年犯罪的成因。

  5. 第一科分為三科:一、總括說明依止的意樂;二、特別說明修習根本—信心;三、應當憶念深恩而生起敬重心。 第一科分為二科:約略說明;一、詳細說明。 第一科:《華嚴經》提到以九種心侍奉善知識,能含攝一切依止意樂的關鍵。

  6. 2020年5月22日 · 是故應於緣起二業,及諸因果發生定解,一切晝夜觀察三門,斷截惡趣。. 若不先善因果差別,縱少知法,然將三門放逸轉者,唯是開啟諸惡趣門。. 因此,我們應該對緣起、黑白二業,以及各種因果法則善加修習,產生確切的認知,並日日夜夜觀察自己的身口意 ...

  7. 2021年12月8日 · 將佛陀所有的法語具體化為修行的方法: 總體而言,追求解脫的人們,要想要在每個修行階段都能有所領悟、甚至獲得究竟的利樂解脫,只有依循佛陀的教誨才是唯一的辦法。 因為只有佛陀能教導人們如何遠離錯誤的教法。 這一點如同《寶性論》所說:「佛陀所說的任何一部經典,都不應被隨意扭曲。 因為世界上沒有比佛陀更加善巧、通曉一切最勝性的了。 所以,扭曲佛法會破壞如來的正宗法軌。 」由此可見,珍貴的經典及密續(密教、密宗)這些佛陀的傳承,都是無比珍貴的教導。 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 雖然如此,由於末法時代的眾生天資不足,若沒有詳盡的解釋以及善知識的教導,要憑一己之力去參悟佛陀的教誨,是無法了解正確的意思的。

  8. 《佛規諭錄》一書是活佛師尊奉. 皇母慈命,為闡釋《十五條佛規》的真義,在民國六十年歷經十五次臨壇,所慈悲批示完成的訓文。 純陽大帝在序文中說 :「 皇母早已定下佛規十五條,……皇母掛懷修道之人,未能畏此三期之浩劫,而輕視佛規,以致墜落……才頒演《佛規諭錄》。 或許有許多白陽修士未能體會十五條佛規之重要性,也不瞭解十五條佛規之真實義。 或因年久歲遠,眾人已漸漸淡忘此十五條佛規,因此事隔廿六年後,由漢鍾離大仙及恩師濟公活佛奉. 皇母慈命共三度借竅臨壇,以白話方式再次闡述十五條佛規之真義,與精粹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