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明報》文字直播庭內外情况。 【18:27】 社民連成員曾健成、余煒彬、陳寶瑩及周嘉發原定今早9時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門前請願,他們在法院外與警方爭拗請願方式,後被帶走。 警方指,於庭外拘捕5名年齡介乎32至68歲的人士,涉嫌在法院外「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正被扣留調查。 【18:00】 特首李家超及保安司長鄧炳強先後回應裁決。 李家超指裁決顯示法庭確定本案發生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行,旨在破壞、摧毀或推翻《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確立的現行香港政治制度和架構。 案中45人全被定罪顯示犯罪計劃的規模和嚴重性。 他又批評在法庭審訊期間,有境外勢力公然不斷抹黑司法機構、律政司和執法部門,甚至以恫嚇的政治手段和誤導性言論,製造壓力,公然踐踏法治,特區政府予以最強烈譴責。

  2. 2021年9月25日 · 明報即時新聞. 曾協助推動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換上新班子後首次訪美,HKDC執行總監、《學苑》前總編梁繼平,連同HKDC董事局主席、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以及HKDC顧問、立法會前議員羅冠聰和前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崑陽一行人,已會見美國參眾兩院議員,推動通過《香港避風港法案》。

  3. 6 天前 · 香港大學校委會校政風波持續。 昨校委會會議突然審議並通過多個副校長人事變動,包括6個「暫任(Interim)」副校長的新安排,當中較觸目是增設兩個新副校長職位,分別主理健康、商業範疇,由現時醫學院長劉澤星、經管學院長蔡洪濱暫任,新頭銜分別為「Vice-President (Health)」和「Vice-President (Business)」,即時生效。 據港大校委會會議資料,昨人力資源政策委員會(HRPC)向校委口頭匯報後,校委會通過多個副校長人事變動安排。 新加入港大管理層的包括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田之楠,他會暫任行政及財務副校長,副校長(學術發展)由工程學者顏慶雲暫任;現任副校長(學術發展)的宮鵬則調為副校長(環球事務)。 新的港大首副校長,將由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擔任。

  4. 2024年1月29日 · 【明報專訊】香港新冠疫後經濟復蘇步伐較預期慢,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表示,很多本港產業都面對困難甚至消失「these are dying(垂死中)」,建議香港應啟動一場大辯論,分析優勢及弱勢,為未來重新定位。 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建議長遠透過吸納人才定居,甚至變成有達1000萬人口城市,增加勞動力及經濟動力,才有出路。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5. next. 【明報專訊】講起近年當紅的學術普及團體,肯定要數好青年荼毒室。 由一開始在網上發表哲學普及文章、主持已被腰斬的香港電台節目《哲學有偈傾》,到近年參演「試當真」短片、在Serrini的演唱會粉墨登場,開了學術普及的新風氣。 團體成員主要是二、三十多歲的哲學研究生和已出道的大學教員,愛追求真理、重視思辨,以傳播知識為職志。 但他們也是凡人,有自己的際遇和煩惱。 今次請來其中兩位成員豬文(鄺雋文)和阿泉(關灝泉),談談他們的成長與掙扎。 上 / 下一篇新聞. {講樓達人}胡國威 賀慧恩 瘋狂樓市裏的回應與陪伴 Give and take,有冇玩過? 灣仔商場仔有間舖頭仔 幫社區幫街坊 周日話題:《魷魚》熱賣 秘技就在S.Q.UI.D. 周日話題:傳統的終結?

  6. 2024年4月17日 · 【明報文章】港大校委會針對港大校長張翔的匿名指控,經過半年調查,日前終於接納專責小組的報告,決定匿名指控不成立,事件似乎告一段落,但多名知情人士說,校委會主席王沛詩與張翔的張力仍然持續,真正關口還看今年底校委會主席任期屆滿,能否獲續任。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7. 2024年4月12日 · 【明報文章】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本月初訪問中國,議題含糊但姿態高昂,留下「產能過剩」和「全球平衡增長」兩個關鍵詞供世界熱議;或許還有粵菜美食和親自拎包動作,為門道外的人們作「談資」蹭熱度。然而這兩種熱議在中文世界並沒有截然分離,反而是專業知識缺缺者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