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消文48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 消文 48 P45 L5~P46 L2. 二、此處修法 今初. 註:消文採用四家合註的語譯。. 上師的提示,讓我們知道為何「數量」和「次第」是如此重要。. 四家合註368頁 後段綠字. 上師提到:如果沒有確立要修的所緣的數量 ...

  2. 「學術文憑」則是讀 university-transfer,簡稱 UT 的大學轉學課程,唸的就是大學裏大一、大二的功課,主要都是基礎學術理論。 這種課程的畢業生,若要去找工作,老板們大概都會皺眉頭,因為所學到的不是實用的職業技術。 但轉學插班進大學,學分卻能獲得大學承認,可以插入大二或大三就讀。 就為了「學術文憑」 (Diploma in Arts and Science) 沒有專業,畢業生找工作困難,所以後來出現了一種新的學位,叫做 Associate,中文譯為「副學士」。 那麼,Diploma in Arts and Science 跟 Associate in Arts 或 Associate in Science 又有什麼不同呢?

  3. 2020年3月25日 · 刑法就是你有動機要去害人,被害的人就是--事,你想去害人的動機就是你的--意樂。 單單有害人的動機而沒有害的行為沒有罪,人家也不知道。 我有動機要去害人,也的確採取行為(加行)去傷害他了,但是他並沒有受傷,或者是騙錢,結果你沒有騙到,這個罪就不大。 或者沒殺死只是碰傷了一點,這個有一點罪;如果殺死了,這個罪就大。 世間這種情況叫做刑事,你犯罪了。 還有一種,我也沒有想殺他,但是可能不小心把他弄死,現在有太多這種例子,經論上也常常有這種譬喻,譬如大家在一起玩,拿了石子隨便丟,結果打死了一個路人,雖然殺了,但不犯罪,這個叫民事,但你得賠償。 (消文者註記:在刑法上過失至死,法官量刑時會考量各種狀況和情節輕重)

  4. 歸結起來,若有人能夠解脫所有怖畏,具有善巧方便的方法,救度他人遠離怖畏,具有對一切有情沒有親疏分別的大悲心,且能饒益對他有恩或無恩的人,這樣才足以作為有情的皈依處。 此亦唯佛方有非自在天等,故佛即是所歸依處。 由如是故,佛所說法,佛弟子眾皆可歸依。 由於只有佛陀才能具備這些功德,大自在天等都沒有,而只有佛陀才具備,亦由於這種緣故,佛陀所說的正法和他的聲聞僧伽弟子眾,都可以作為皈依處。 【由是若於《攝分》所說此諸理上,能引定解,專心依仰,必無不救,故應至心發起定解。 第三科、主要之因—信解,此為相當重要的道理。 所以,當我們於《攝抉擇分》所說的各種道理獲得定解後,便能一心信仰三寶。 因為只要我們一心信仰三寶,三寶一定會救護我們,所以應至心生起確切的認知。

  5. 2017年11月5日 · 在一場簽書會上,一名女作家表示開放式關係的開啟乃在於人對於自我追求的圓滿,在不斷變換對象中拼湊出完整的自己。 簽書會進行到尾聲,他們向女作家表示對其看法的贊同與受其鼓舞的興奮感,但女作家卻說到:「我並沒有推薦開放式關係,而是提供一個方法能夠調解彼此間的感情,開放式關係只是一個中繼站,卻不是終點。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與編劇對於故事走向往下鋪梗。 開放式關係該如何運行? 全盤拖出就等於是信任嗎?

  6. 第二、說明要依師的弟子的條件,分為五科:一、完備五種條件的功德與不完備的過失;二、必須完備的理由;三、說明各項條件的特徵;四、遮除具備四種條件的違緣與成就此四項的順緣的差別;五、說明必須勤奮修集這些條件的因緣。 丁二能依學者。 今初、圓不圓具五相之功過者. 第一、《四百論》曰:「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 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 」釋論解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 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 猶非止此,即於聽眾所有功德,亦即於彼補特伽羅,見為功德非見過失。 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者過,反執為德。 第一科、完備五種條件的功德與不完備的過失:

  7. 2021年2月13日 · 無量意菩薩和無量力菩薩四萬年中不臥不睡,常常腹不飽食,日日宴坐、經行,內心唯一憶念五蘊之相,沒有一點放鬆、懈怠,念念緣法。 《大集經》中說:法語比丘二萬年中不睡不眠,他飛升到空中一棵多羅樹上,結跏趺坐,共一千年不動不搖,始終以法喜為食,以此得大智慧,說法無礙。 若欲成就無上佛道,必須蘇醒大乘種性所有的功能,發起大願力、大精進、大氣魄,如此才能成佛。 對照菩薩的精進,我等應見賢思齊,發願隨行。 《普賢行願品》說:“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又說:“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