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5日 · 2020年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台灣譯作艾西莫夫)誕辰100周年。 這位與克拉克(Arthur Clarke)及海萊因(Robert Heinlein)並稱為科幻小說「三巨頭」的大神級人物,生前曾贏得五次雨果獎與三次星雲獎,為科幻迷們留下了「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 被戲稱為「腦洞裝得下整個銀河系」的阿西莫夫,至今仍是科幻文壇難以逾越的高山。 台灣學者葉李華是華文世界阿西莫夫作品的權威譯者之一。 他小時候因着電影和漫畫愛上科幻,長大後不僅真的研讀科學,還從科幻迷「進化」而成科幻小說家與科幻文學翻譯家,真正將熱愛活成了現實!

  2. 2021年1月28日 · 吟出香港民眾戰勝邪惡由亂入治的時期 本會榮譽會長蔡瑞義先生本 愛國愛港的襟懷,對香港前途傾心關注。《香江時局感懷》四十六首,以詩詞的 ...

  3. 2021年2月19日 · 2021-02-19. 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已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最緊迫任務,而全球抗疫的成效實際上取決於「木桶」上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長的「木板」。 全球各國理應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這場全人類的病毒「大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第一時間同世界各國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組信息、搭建數據和科研成果共享平台、積極開展藥物及疫苗研發國際合作,率先為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提供國際援助;中國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在疫苗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後,中國又以實際行動積極推動疫苗研發、生產和公平分配。 疫情沒有國界,病毒不分種族,人類命運休戚與共。

  4. 2021年3月29日 ·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卻講述年輕人希望在教育方面實踐阿德勒思想而辭掉圖書館工作,更成為國中老師。 可是在這三年裏,他卻遇上很多挫折,使他開始反思阿德勒思想的可行性,更認為其思想是一個「大騙局」。 為了獲得幸福,年輕人於是與哲學家再次展開激烈的討論,以認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踏上幸福之路。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幾個主題比較深刻,也是我們都市人日常面對的困擾,例如人際關係、憤怒和自卑感等。 作者一開始已透過哲學家指出「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即世界是客觀單純,而每個人與生俱來是主觀地看每一件事情,於是人使事情複雜化而製造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5. 2015年4月1日 · 文匯網是香港文匯報全資附屬網站,面向全球華人,溝通兩岸三地,每日提供大量及時準確的新聞及資訊。Wenwei(Wenhui) is a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Hong ...

  6. 2009年11月20日 · 資料圖片. 知名心理學家皮亞傑 (Piaget)認為,青少年進入形式運作期 (formal operation) (即11至16歲時期)後,開始擁有內省能力。 他們會將自己和別人的觀點一同思考,從別人的看法,來判斷自己的外表、智力、人格是否有對錯。 美國心理學者艾爾肯 (Elkind)繼承皮亞傑的研究,發展出青少年自我中心 (adolescent egocentrism)的概念。 他認為,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現象裡,存在兩個主要特徵:想像觀眾 (imaginary audience)和個人神話 (personal fable)。 相關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7. 2017年8月15日 · 2017-08-15. 阿利莫夫塔吉克斯坦)、尹樹廣 譯. 近來,「戰爭」一詞被大眾媒體所廣泛使用,甚至有人不負責任地濫用它,似乎「戰爭」成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 戰爭是何物? 戰爭是恐怖, 是混亂; 戰爭是恐懼, 是邪惡。 請閉目冥思: 戰爭惡魔正肆虐大地, 生靈塗炭,萬物蕭疏; 死神四處遊蕩, 婦孺無處遁逃。 而你的愛人、母親和親朋, 正深陷死亡的恐懼之中; 恐懼如影相隨,斧頭聲嘶鳴, 餓殍遍野,瘟疫橫行。 天空如黑雲壓城, 暴雨似山洪倒傾; 河面上漂滿遺棄的鞋子, 生活之希冀被殘酷地碾碎。 戰爭是什麼? 戰爭是恐怖, 是混亂; 戰爭是恐懼, 是邪惡。 祖輩們曾血沃沙場, 為的是百花迎春綻放; 為的是嬰兒可以放聲啼哭, 哭聲裡響徹生命的歡樂。 父輩們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