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歐霸盃終場
    8月 31日@舒列夫
    L
    1 - 2
  2. 2018年2月5日 · 1. 複雜系統: MetaMap 用系統思考法工具畫圖表:整理好複雜考試理論重點. 如果你要整理的是還一團混亂的知識體系,或者你想要釐清某個環環相扣的作業流程,那麼這時候「 系統思考法 」的「 DSRP 」模型,會比一般的心智圖、流程圖,更容易讓你畫出每個重點之間的層次與關係。 2. 年度計畫: Mandalachart 幫你列印一張紙本曼陀羅九宮格年度計劃表格. 在規劃一個長期計畫,例如個人年度計畫、公司專案規劃,但是還理不清目標、方向、重點行動時,或許可以試試看「曼陀羅九宮格」的思考模型,利用九格的延伸思考,擴展到 81 格的視野,幫助你看到展開到極致後,之前可能忽略的每個關鍵。 3. 任務價值: Lean Canvas 精實畫布線上協作與列印:用一張紙理清商業模式.

  3. 2018年1月21日 · 我想起自己在「 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 」這篇文章講到的自己的故事。 因為我和老婆在有了小朋友,兩人約會時間減少後,一起「想像(想要)一個還是有兩人空間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們開始眼光轉變了,開始發現生活裡還有些小空隙,還有些轉變的可能性,而可以讓我們找到簡單地獲得兩人世界的好方法。 後續引發的行動,即使不可能達成完美的目標(也不需要),但生活確實有了改變。 你會怎麼看待「設定目標」,確實有時候我們會為了目標無法達成(或是不確定目標可不可以達成)而焦慮。 但如果把「設定目標」看作「改變現在」的手段呢? 或者也不一定就要很有壓力的去改變什麼行動? 就只是很單純的,因為我「想像了未來目標的具體景象」,於是,我「當下看事情的眼光」就已經改變,而這也就邁向了改變行動的第一步了。

  4. 2016年10月15日 · 「深讀」,是藉由書本上的文字,但打破書本上的文字,去跟你想像的某個作者對話,了解其背後的思考、行動方法是什麼。 有時候我會很快就抓出這個核心脈絡, 這時候「深讀」的技巧反而會「幫我讀得更快」 ,因為掌握這個脈絡,作者的各種理論變化都能更容易閱讀吸收。 相反的,如果「一開始沒有深讀」,很有可能愈讀愈慢,但收穫不多,畫了愈多重點,但每次遇到新章節都要重新花很多腦力去理解「正面的」意思,這都是因為沒有先掌握「背面脈絡」的關係。 你可以補充參考我的資料整理法,也是一樣的邏輯: 活用資料庫的資料收集法:試試加上這四個關鍵步驟! 二、反芻不是讀懂他:更需要賦予你的創造. 接著我有一個基本的設定,就是我對「真的知道作者在想什麼」、「這段文字真的在表達什麼」沒有太大的堅持! 咦?

  5. 2015年9月13日 · 簡單來說,「 Splendor 寶石商人」的玩法就是每一個人從目前的牌局上想辦法累積寶石來換取分數牌,最後達成 15 分的人優勝。 我曾經嘗試過這樣的玩法:「 總是以目前最容易換到分數牌的方式去累積寶石 」,結果你猜怎麼樣? 後果是我每一次都輸! 因為這樣的玩法雖然在遊戲初期看起來分數比別人累積得快, 但在遊戲中期就會遇到幾個瓶頸: 局勢開始變了 ,而我沒有為新局勢做準備,導致我換不到分數更大的牌。 有些玩家以一次得到雙倍分數的貴族牌為目標,透過 更大價值的長期目標 來瞬間扭轉分數。 一開始只懂跟著局勢走,常常讓自己的寶石累積變得偏頗不平均,隨波逐流的結果就是 害自己真的只能永遠跟著局勢走 ,於是中後期就只能靠運氣。

  6. 2016年8月27日 · 第一個影片是「 提姆.厄本用有趣的概念講解拖延 」(可以打開中文字幕喔! ),他其實沒有提到什麼具體解決辦法,但這段影片相信可以讓所有愛拖延的人會心一笑,並且「釋懷」,不再那麼苛責自己的拖延( 而這很重要,因為愈苛責自己,通常愈會繼續拖延)。 第二段影片則是對我很有啟發的「 Adam Grant 講有原創力的人都愛拖延 」(一樣可以開中文字幕),他說這些人喜歡迅速開始,然後拖延、拖延,因為他們在不停思考,但這個拖延的過程中,他們終會找到一個原創力的甜蜜點,讓自己雖然看起來緩慢,但不會迅速卻平庸的結束,也不會一直拖延到什麼都無法完成。 第三則是篇文章,來自我很喜愛的「小強的時間管理博客」,他說:「 玩美主義者戰勝拖延的方法:爛開始 」,裡面分析了許多幫助愛拖延的人「如何先開始」的態度與方法。

  7. 2016年4月10日 · 在這款「科學家格鬥遊戲」中登場的角色與他們的大絕招分別是: 史蒂芬霍金:黑洞攻擊與蟲洞瞬移. 畢達哥拉斯:畢氏定理的三角形攻擊. 牛頓:地心引力蘋果攻擊與三菱鏡彩虹光攻擊. 達爾文:演化論人猿攻擊,自然天擇說天蛾防禦. 愛因斯坦:質能互換射線、相對論跳耀. 居禮夫人:釙和鐳放射性射線. 尼古拉特斯拉:電磁槍與交流電場. 圖靈:人工智慧機器人與破解密碼回血技巧. 用遊戲絕招展現出每個科學理論的精髓,真的是很棒的巧思。 而且每個科學家的專屬場景也和其歷史背景相符。 最厲害的是,在闖關模式中最後的大魔王居然是「上帝」,而且上帝還會用世界上不同宗教的神靈形象來攻擊,來一場科學家與上帝的幽默決鬥! 這樣的遊戲無疑的比快打旋風更專業、更科學,推薦大家一定要玩玩看。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8. 2016年12月30日 · 給 2017 知識工作者與學習者的推薦工具及精選方法特輯. 在電腦玩物裡更有系統且更深入的分享我的工作與學習經驗,以及 Esor 的方法技巧,而因為我個人工作性質的關係:出版社主編、部落格與書籍作者,所以我的方法論,大多圍繞著學習者與知識工作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