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7:00 下午 UTC
    8月 18日@切爾達
    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7:00 下午 UTC
    8月 25日vs貝迪斯
  2. 2018年12月1日 ·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中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已於二 一八年八月三十一日通過,新法自二 一九年一月一日上路,今後在大陸工作或居住滿一百八十三日即須申報全球收入。 其中,有關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及稅率提前於二 一八年十月一日起實施。 上一期專欄文章已就稅務居民認定方式、交換CRS資訊方式、臺商是否兩邊皆將繳稅等議題作說明,本期進一步探討個人所得稅之起徵點、稅率、計算申報、徵收範圍、稅收減免等主題。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 新的個人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

  3. 2021年1月1日 · 雖然2020年整體業界面臨新契約保費近年來的新低水準,但臺灣保險業在保費總收入、保險密度及保險滲透度一直是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指標。 然而2020年因金管會嚴管儲蓄險,整體新契約保費面臨衰退,臺灣去年在上述國際3大指標的表現則有待觀察。 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表示,以保費收入來看,2012~2019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每年約為1兆1,000億~1兆3,700億元,惟去年累計至9月新契約保費僅約7,000億元,預估全年新契約保費將成為近11年來新低水準。 去年新契約保費預估至少衰退兩成以上,雖然短期影響壽險業收入,但因下半年主要銷售投資型及外幣保單,利差及匯差的壓力下降,因此對壽險業經營及體質來說,仍算利多。 但在國際化方面,臺灣保險業是處於相對弱勢,目前臺灣只有少數產壽險公司有在國際設營業據點。

  4. 2021年8月1日 · 想要做需求分析,首先要蒐集客戶的資訊。 今年幾歲? 結婚了嗎? 收入是多少? 支出又是多少? 我要不斷地問這些問題,但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對我有所隱瞞。 即使我問他們幾歲,往往回答都不是真實的年齡;問他們能賺多少錢,答案往往比實際還要高;當我問到支出時,他們往往也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或者發現花得比自己賺的還要多。 結果,結論往往是他們根本沒有預算可以購買保險,這就是問題所在。 我知道很多人都說,要先做好需求規劃。 但真的執行起來卻會出現很多的阻礙,如果從一開始就得不到正確的資訊,又怎麼靠資訊的分析有效說服客戶? 可以說,我從經驗看見的事情,與現在主流的銷售方法好像有點不同,該怎麼辦?

  5. 2018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金融科技趨勢模糊了原本劃分明確的金融業務界線,也將各種新技術帶入法遵、監理的領域。 讓金融業者為了達成法遵要求,不得不提高法遵人員、治理、風險管理的成本,各種因素催生出監理科技(Regtech)一詞。 隨著監理沙盒機制的通過,很多人都把重心關注在——誰會進入沙盒? 多少人會進入沙盒? 進入沙盒要有什麼樣的條件? 這些問題可以明顯讓我們感受到金融業確實已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過往談發展金融科技,想要怎麼做全憑公司意志,但接下來就與監理官有關係了,因為不管業者有多少的創意與想法,只要主管機關不點頭,創新也無法進行。 也就是說,不管金融科技如何發展,監理科技 (Regtech)勢必也得跟上腳步。

  6. 2020年8月1日 · 現職: 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大會主席. 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 經歷: 企業管理一等榮譽學士,主修金融與市場學;曾在多個大中華區保險公司擔任業務通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董事及顧問等重要角色。 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亦可說是它的使命。 無論你從事任何行業,若想出類拔萃,比其他同業做得更大、更強、更精,就必須掌握這個行業存在的核心意義,唯有如此,才能緊跟行業脈絡,更深、更遠地持續經營。 一旦違背行業的核心意義,即使你能獲得一時成功,但最終也將會被這個行業所摒棄。 那麼在保險業,業務人員存在的核心意義又是什麼? 我以自身近35年的經歷與大家分享一二。

  7. 2022年6月1日 ·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綜合所得稅申報可以使用手機來報稅,相較於去年(2021年)的手機報稅服務,今年(2022年)新增 ...

  8. 2023年7月1日 · 974. 今年38歲的南山人壽元捷通訊處處經理高翊紘,談及對Z世代的特質和領導時坦言:「這不是一個很容易的課題,因為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年份,就將族群的特質隔開。 」在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元捷通訊處,世代間的性格就好比光譜般,既有世代融合的特質、也有各自獨特之處。 在元捷通訊處,夥伴年齡恰好交界於Y世代(1980年後出生)和Z世代(1997年後出生)間,換算成年齡,夥伴年紀皆約莫落在20、30歲。 而在通訊處裡最年長的高翊紘處經理,就像大家的兄長般地照顧通訊處的年輕夥伴。 問起高翊紘,Y世代和Z世代之間,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特質? 又該如何與夥伴共同扶持、成長,才能打造出一個高向心力的團隊? 剖析雙世代特質,創造出合作與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