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文章目錄》 腳底脫皮缺乏什麼? 日常補充3大營養素. 腳底脫皮是什麼原因? 恐患5種皮膚病. 當發現腳底脫皮,多數人會懷疑自己得了香港腳,尤其台灣溼熱的環境更是黴菌最愛。 不過,陳昱璁院長、林政賢皮膚科診所院長林政賢與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表示,腳底脫皮不只是香港腳的症狀,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 (圖片提供/媽咪拜MamiBuy) 腳底脫皮缺乏什麼? 日常補充3大營養素. 腳底脫皮雖然多是皮膚疾病所致,但也有可能是缺乏營養素的警訊,只要平時多攝取下表食物,也能喚回漂亮健康的雙腳。 (圖片提供/媽咪拜MamiBuy) 本文由《MamiBuy》授權,原文出自於 腳底脫皮還破洞…腳底板脫皮恐患5種皮膚病,曝「5類型」腳底脫皮症狀實照. 延伸閱讀:

  2. 2021年10月24日 · 《文章目錄》 體能、體能活動與運動. 在談論體能前,我們先要了解體能活動與運動的不同。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指引,體能活動指的是由骨骼肌收縮造成的任何身體移動,會造成與休息時能量消耗相比明顯的熱量需求上升;而運動則是體能活動的一種,特指由有計畫、有結構的重複性身體活動,為的是增加體能的一個或多個領域。 而體能指的是一個人能有體力及靈敏的從事日常活動,不會有過度的疲勞,而且有充足能量享受享受休閒活動及應付緊急狀況。 體能由各種不同要素構成,又可以區分成健康相關 (health-related)與技巧相關 (skill related)體能。

  3. 腎臟的水泡指的是在腎臟裡內含積液的薄壁袋狀組織,又稱腎臟囊腫或囊泡。簡單的腎囊腫通常是良性的病灶,大部分沒有症狀,多是檢查時意外發現,也不大會影響腎臟功能。亞東醫院腎臟內科楊如燁醫師表示,如果聽到腎臟長水泡不用太擔心,只要仔細評估追蹤,

  4. 2017年4月7日 · 【健走的特點】 【慢跑的缺點】 缺點1/損傷膝踝關節: 慢跑中腳落地的瞬間,身體重量形成向下較大的衝擊力,易造成膝踝關節損傷,尤其是在硬路面上跑步的人和體重較重的人更易受傷。 缺點2/血液循環效果不佳: 慢跑時下肢血液循環加快,但由於受重力影響,致使血液回流心臟的難度明顯比走路大得多,因此,慢跑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效果不如走路運動。 缺點3/形成血栓機率較高: 慢跑時的顛簸,可能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進而形成栓塞或栓子堵塞心腦血管,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缺點4/速度較難掌控: 慢跑速度比較難把握,跑快了容易造成疲勞,跑慢了養生效果不佳,跑得忽快忽慢不利於心率穩定,因此慢跑就很難獲得最佳的養生效果。 而走路運動大可不必擔心慢跑的這些問題。 因此,許多專家疾呼,運動之王的寶座當屬走路。

  5. 2023年10月11日 · 《文章目錄》 椰子水10大好處. 1.有利減重: 椰子水低糖又幾乎沒有脂肪,比起含糖飲料及果汁,解渴、低負擔又有飽足感。 但是要注意,椰子水還是有熱量,喝多小心導致反效果。 2.緩解壓力: 椰子含有維生素B群,可以安定神經,幫助緩解壓力和緊張。 椰子含有維生素B群,可以安定神經,幫助緩解壓力和緊張。 3.預防腎結石: 椰子水中的鉀離子可以幫助預防腎結石形成,但是,腎功能不好的人應避免過量。 一份來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的衛教資料顯示,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應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及鈉、磷、鉀離子,以免影響腎臟代謝能力。 4.美肌+延緩老化: 椰子水飽含水份又有抗氧化物,能滋潤肌膚,直接抹在皮膚上也能幫助散發光澤。

  6. 「WPW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多了一束異常傳導組織的緣故,所以有較高的機率發生昏倒或猝死。 張耀庭醫師解釋:「正常的心臟在心房、心室中有個節律點,可以調控心跳速度,人體偶爾出現心房顫動或不規則跳動時,也可以保持心律不至於過快,讓心臟維持正常的電氣器傳導。 但WPW症候群患者的心臟因為較常人多了一束傳導組織,一旦心臟出現快速而失控的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時,電氣傳導就不會經過節律點,而是透過多出來的電線直達心室,此時就可能演變為心室顫動,導致猝死。 高射頻能量經電極導管手術,成功阻絕異常心律. 像陳先生般因WPW症候群演變成心房顫動發生猝死的情形非常少,發生率僅有不到1%。

  7. 2024年2月15日 · 《文章目錄》 延髓受損 導致無法正常吞嚥. 儀器輔助 進行吞嚥肌肉運動訓練. 復健專科醫師曾清祥指出,外側延髓症候群又稱「瓦倫伯格式症候群」,患者主要為後小腦動脈阻塞,造成延腦結構的損害,而引發吞嚥功能的完全喪失。 好發於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而回復吞嚥能力的成功關鍵,包括:正確的吞嚥治療方式、密集的訓練,以及患者本人良好的配合度。 延髓受損 導致無法正常吞嚥. 一般而言,外側延髓是吞嚥中樞的所在地,負責啟動吞嚥反射,是人體的吞嚥總司令,一旦受損,就會導致吞嚥反射缺損,無法引發一連串的吞嚥動作,食道的入口(環咽肌)也跟著打不開,所有東西聚積在咽喉,無法進入食道中。 臨床上,通常由語言治療師指導,教導患者喉部的上抬及往前的移動訓練,以幫助食物通過食道,進行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