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Euro 2016 Qualifiers終場
    11月 19日@Bosnia & Herzegovina
    W
    2 - 1
    European Championship Finals12:00 下午 EDT
    6月 17日@比利時
    European Championship Finals9:00 上午 EDT
    6月 21日vs烏克蘭
  2. 這一個雨夜﹐強強把喝得爛醉的爸爸拖回家﹐然而第二天就發起高燒來了﹐於是義間昌決定為了兒子放下面子﹐在貨櫃工作當起護衛員來。 但是剛巧事業有成的明珠前來貨櫃碼頭點貨﹐這一對夫妻再次碰面﹐不過現在的身份卻是有錢老闆對著光棍護衛員﹐使到義昌非常尷尬﹐可是當他把衣服脫掉﹐當著她的面扛貨﹐心裡突然覺得好自在。 明珠的生日到了﹐由強強選了一張生日卡﹐義昌就在卡裡寫著﹕媽媽﹐過了今年﹐說不定我們就沒有機會再寄卡片給你了﹐也許我以前做得不夠好﹐所以…現在沒有機會保護妳﹑照顧妳﹐但是﹐祝福你。 也希望妳以後過得很好﹐無論如何…感謝妳。 因為妳給了我一個這樣的兒子﹐祝你生日快樂。 電影由李祐寧導演﹑吳念真編劇﹐並由石峰﹑蘇明明及潘哲浦合演﹐並且得到1986年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3. 故事裡描述一個江郎才盡的作家阿林,因為運用主持廣播節目之便,私底下瞞著老婆大人,進行所謂全省溫泉之旅的節目介紹,在各個溫泉渡假飯店進行個人的外遇,自以為神不知鬼不知的享受齊人之福,與四個女子進行不倫之戀。 書中極盡描繪各種活色生香的性愛畫面,赤裸裸解剖阿林的各種性事癖好,內容所展現卻像是A片的文字版,事實上,看起來並不舒服,如果嚴格說起來,這不是一本情色文學,反而像一本粗鄙的黃色小說,如果以書中施寄青的序言所說:「一個作家之死卻造就了另一個作家的誕生! 」我深覺得這是太過於溢美之辭。 相對於「扒糞文學」,我看如蘇玉珍的作品,我戲稱為「閹割文學」。

  4. 篇名:果陀斯基論「形體動作表演法」. 出處:回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人作為一種技藝. 「要是吹來一陣靈感的旋風,它也許可以把我們的『創作飛機』直接帶到天上去,而不用在地面滑行。. 不幸的只是這種飛行偏偏不能由我們做主,而且從這裡面也得不出 ...

  5.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6. 1.從過往所發生的事來推斷將來會發生的事. 2.從片面看全面。 美其名為「歸納法」,事實上是「以偏蓋全」。 歸納法是經過不斷的試驗所得,是既定的方式或定律,所以由部分推到完整就行了,不需要質疑。 笛卡兒─演繹法、演繹推理 (deductive reasoning) : 意義: 係根據已知事實或假設條件推演出結論的推理方式。 三段論法: 根據一個普遍承認的原則(或定理、定律)為前提,從而推演到特定的事例,最後得到一個肯定結論的推理方式。 一切知識,都必須經過客觀的論證過程才能確信 (由已知部份以邏輯推演到未知部分得研究途徑) 用邏輯來推理,即指由已知的一項定理接著推導出下一項的定理,如此層層的下去,來得到一些東西。 邏輯的方法有很多,二個最基本的方法:正斷法與逆斷法。

  7. 首先夏宇的『Salsa』這首詩,是詩集『Salsa』裡面的第28首詩,其內容的主題,是一個第一人稱敘述的女性化主體(注1)幻想自己與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戀愛情愫投射。 讀完這首詩,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一個獨特的女性主體的敘述,貫穿了整首詩的呈現。 而詩的進行當中,很明顯的充滿了嘲諷(irony)與弔詭(paradox)。 比如:「像許多女人會愛上的切.格瓦拉說的/我穿上印有他頭像的T桖睡覺(注2)/對那種再也愛不到的男人只能如此」(salsa,頁092)。 這是詩的第六句到第八句,在前面五句,第一人稱敘述自己追求愛情的渴望,以及表明了她即將要為此採取行動。 但是後面卻接上了這三句,而這三句話卻十分諷刺。

  8. 2020年11月3日 · 初從四緣發心道理者,若見諸佛及諸菩薩難思神力,或從可信聞如是事,依此發心,謂念:所住 所修 菩提有大威力。 第一種初發心緣: 善男子、善女人,親見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的神變威力,或者從可信者處聽到如是事蹟。 見聞之後,心想:無上菩提有大威德,能令安住者及修行者成就如此不可思議的神變威力。 由此種見聞的力量,對大菩提深生信解而發起菩提心。 雖無如是若見若聞,而由聽聞依於無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發其心。 第二種初發心緣: 有一類人雖未現見或聽人述說諸佛菩薩的神變威力,但由聽聞法師說法,依靠無上菩提微妙正法教授,聞後生起甚深信解。 由聽聞與深信的力量,對佛陀的智慧產生信解,為了獲得如來微妙智慧而發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