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8日 · 野鳥大部分在春季和夏季繁殖,在這段時間常會發出較大及頻密的鳴叫聲,吸引異性。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與香港觀鳥會教大家憑聲辨鳥,近日推出「野鳥歌唱家」海報,涵蓋本港出沒的噪鵑、暗綠繡眼鳥(相思)、鵲鴝(豬屎喳)、八哥、樹麻雀等12種鳥,每隻鳥圖旁邊都有二維碼,「掃一掃」即可聽鳥聲認識12種雀鳥。 《明報》電子平台組綜合漁護署、香港觀鳥會、康文署網站的資料,讓大家一文辨清12種雀鳥特性及鳥鳴聲。 點擊觀看更多圖片. +5. 1. 噪鵑的鳴唱聲為重複的「ko-el、ko-el」,持續響亮且漸漸提高音調。 夏季在市區的大型公園及樹木生長的開闊地方都可以聽到噪鵑的叫聲。 【音檔: 噪鵑叫聲 】 2. 暗綠繡眼鳥(相思)

  2. 2021年8月15日 · 蟬到夏天為何會叫個不停? 漁護署的香港郊野公園facebook透過短片,介紹本港4種蟬(草蟬、斑蟬、紅鼻蟬、慶斑蟬)的模樣,並發文解釋只有雄蟬才會發出鳴叫聲。

    • 學校未能充分解釋性行為風險
    • 制定性教育指引 讓學生多角度了解性行為
    • 法律上釐清與性相關的「同意」定義

    在MWYO收回的問卷中,共2040份有效問卷來自中四至中六高中生,當中分別有47%和28%的男生和女生認為「中學生發生性行為是正常的」。在處於戀愛關係的前提下,認為中學生發生性行為是正常的高中男女生比率更高達57%和36%。當然,同意這句陳述並不代表受訪學生曾經或打算發生性行為,但也顯示出不少高中學生對此持開放態度。 我們在問卷中亦設有開放題,了解學生對於性知識和兩性關係資訊最想知道什麼。共有102位學生問及與生理相關的問題,當中絕大部分圍繞性行為,包括性行為的技巧和感覺、合法性交年齡和應否進行婚前性行為。 中學生對性行為有不少疑問,但學校性教育似乎未能為他們解惑。我們在問卷中發現僅有33%的高中生認為學校在「安全套或其他安全措施」上講解足夠,而覺得校方就「愛滋病或其他性病」和「懷孕及墮胎」...

    面對學生對性行為的好奇和現時學校性教育的不足,我們建議教育局先修訂多年沒有更新的《學校性教育指引》,並與相關部門(如家計會、平機會)跟一些較具規模的辦學團體合作,按照其辦學宗旨及學生的需要制定性教育指引,並逐步推展至個別學校。在設計課程及教學方向的過程中,校方應透過焦點小組和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諮詢學生意見,以確保課程合乎學生的期望和實際需要。 以高中學生為例,我們的問卷發現,絕大部分高年級學生同意性教育應該教授更實用知識,包括怎樣使用安全套。示範使用安全套的方法,以及講解哪裏可購買或獲取安全套,都是教授實用避孕知識和安全性行為的可行方法,學校可考慮納入個別年級的性教育課程內。按前文提及的聯合國文獻,增加對性行為的描述並不會間接鼓勵學生進行婚前性行為,這也是問卷中絕大部分學生的看法。

    我們也提議加強中學生了解涉及性的行為之「同意」概念,歸根究柢,這與香港有關性罪行的法律仍未對「同意」一詞作出清晰定義有一定關係。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下稱法改會)於2019年便曾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就性交或涉及性的行為訂立「同意」的法定定義,當中應包含當事人能「自由地和自願對涉及性的行為給予同意;並且有行為能力對涉及性的行為給予同意」兩個元素。我們促請政府盡快按法改會的建議就性交或涉及性的行為訂立「同意」的法定定義;在此之前,也應考慮將有關概念放在新修訂的《學校性教育指引》和現有相關教育及宣傳刊物內。 青少年在青春期開始對異性和性愛感到好奇實在正常不過,而作為青少年工作持份者,我們有必要在這方面為他們提供準確而全面的資訊,讓他們了解性行為在生理、心理以至法律上可能需要承受的後果,從而作出最適合自...

  3. 2022年2月8日 · 1. 石崇 ——體型呈側扁,體色多變,由啡色至紅色不等,魚身及近嘴部具大量肉質觸鬚。 頭上有時呈白斑,體側及魚鰭散佈黑色斑點。 鰭棘具有毒腺,尾鰭呈圓形。 2. 細鱗 ——幼魚和成魚在外觀上差異較大,成魚體型呈延長及側扁,魚身以藍灰色至銀灰色為主,腹部白色,全身散佈黃色斑點,尾鰭近截平形。 3. 火點 ——體型呈長橢圓形,魚身以銀白色為主,背部啡色,體側有時會黃褐色縱帶,近後半側線具橢圓形黑斑,腹部粉紅色至銀白色。 腹鰭及臀鰭呈黃白色,尾鰭稍為內凹。 4. 烏頭 ——體型呈圓筒形,眼圓,具發達的脂眼瞼(厚厚的透明覆蓋物)。 背部橄欖綠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六至七條暗色縱帶,尾鰭為叉形。 5.

    • 這個夏天有異性1
    • 這個夏天有異性2
    • 這個夏天有異性3
    • 這個夏天有異性4
    • 這個夏天有異性5
  4. 2021年10月7日 · 第三人效應是否存在? 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6月進行了一個電話調查,共訪問了1014人,其中就問到相關問題。 如表1顯示,只有20%左右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28%左右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自己的家人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但跳出了自己身邊的範圍的話,48%的被訪者認為虛假資訊對一般香港市民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約54%認為虛假資訊對整個香港社會頗大或非常大的影響。 是很典型的第三人效應現象。 與社交媒體使用的關係. 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到底市民對虛假資訊的影響之評估,跟媒體使用什麼關係? 虛假資訊成為眾人關注的現象,跟社交媒體的發展頗大的關係。

  5. 2024年5月11日 · 夏天來臨,進行戶外活動如釣魚、行山、郊遊要做足防曬措施,不少人會戴帽擋太陽,選擇帽子時有何要注意?. 不同類型的戶外活動,應戴哪種帽才合適?. 帽子的不同功能包括防曬、防水及防潑水等,選擇時要考慮以下需要:. .防曬: 編織密度愈密 ...

  6. 2024年5月8日 · 本港上月開始走塑(推行即棄塑膠管制),不同形狀和材料的即棄餐具引起熱話。同一時間人已經準備下一階段,為食物容器及蓋走塑做準備,推出可重用餐盒。不過市民似乎對這個餐盒租借服務不太熱衷。(採訪、拍攝及剪接:陳展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