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范純禮(1031年—1106年),字彝叟,一作夷,蘇州 吳縣(今江蘇省 蘇州市北宋 政治家 范仲淹第三子。 生平 [ 編輯 ] 早年蔭任 秘書省 正字 ,知遂州。

  2. 范純禮(1031年—1106年),字彝叟,一作夷叟,蘇州 吳縣(今江蘇省 蘇州市)人,北宋 政治家 范仲第三子。 生平 早年荫任秘书省 正字,知遂州。歷官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元祐初,入京為吏部郎中,進给事中,曾與蘇軾同侍禁中。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純禮 (1031年—1106年),字彝叟,一作夷叟, 蘇州 吳縣 (今 江蘇省 蘇州市 )人, 北宋 政治家 范仲淹 第三子。 生平 [ 编辑] 早年荫任 秘书省 正字 ,知遂州。 歷官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 发运使 。 元祐初,入京為吏部郎中,進 给事中 ,曾與 蘇軾 同侍禁中。 徽宗時,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擢拔為尚書右丞,崇寧年間貶静江军节度副使。 崇寧五年(1106年), 提举 鸿庆宫,是年冬天,病逝。 绍兴初,赠资政殿学士,谥恭献。 參考書目 [ 编辑] 《宋史》卷三一四. 《吴郡志》卷二十六. 分类 : . 1031年出生. 1106年逝世. 范仲淹家族. 北宋政治人物. 北宋地方官员. 元祐黨人. 吳縣人. 范姓.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主要作品
    • 后世纪念
    • 史料索引

    北宋时期名臣

    范纯礼(1031年—1106年),字彝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时期名臣,尚书令范仲淹第三子,宰相范纯仁之弟。

    皇祐初年,范纯礼通过其父范仲淹的荫补入朝作官,担任秘书省正字,签书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判官,知陵台令兼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历任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今四川遂宁)、光禄卿、给事中、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亳州知州。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范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而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丞。范纯礼沉毅刚正,尚书左仆射曾布忌惮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诬陷其“辄斥御名”,又因“元祐奸党案”,遂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提举崇福宫。崇宁初年,列入元祐党籍,贬职担任试少府监,分管南京(今河南商丘),又贬为静江军(今广西桂林)节度副使,徐州安置,迁任单州(今山东单县)知州,后复任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崇宁五年(1106年)冬,范纯礼逝世,终年七十六岁,获赠资政殿学士,谥号“恭献” 。

    初入仕途

    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范纯礼出生于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皇祐(1049年—1054年)初年,范纯礼通过其父范仲淹的荫补入朝作官,担任秘书省正字。 治平(1064年—1067年)年间,范纯礼任签书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判官,知陵台令兼永安县(今河南巩义),恰逢修建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京西转运使将修陵建筑材料及民丁名额分配到各路州县,唯独范纯礼所在的永安县不接受任务。使者报告给负责修筑王陵的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此事吗?一定会有解释。”第二天,众人质问范纯礼为何不执行命令、不完成任务,范纯礼同答说:“本朝皇陵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季都要整治修缮,现在又要与百县平均赋役,还是让永安的钱财放在平时整治修缮用吧。”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便不再催办。不久,范纯礼还朝任三司盐铁判官。

    勤政爱民

    元丰元年(1078年),范纯礼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今四川遂宁),当时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苛刻急迫,范纯礼一概冷静地对待此事,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取于民。百姓在房中悬挂他的画像,把他像神仙一样供奉,命名为“范公庵”。草场起火,民心惊慌,守吏惊恐地等着被责罚,范纯礼说:“草湿了就容易起火,不值得奇怪!”只是让他们暗中赔偿了事。库吏偷盗丝绸大多判死罪,范纯礼说:“因为纷乱的丝而杀人,我不忍心。”听任他们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以赎罪,下令释放牵连的人。后调任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刚正不阿

    元祐元年(1086年),范纯礼还朝,担任吏部郎中,迁升左司,后又迁升太常少卿、江淮荆浙发运使。再以光禄卿应召,迁升刑部侍郎,担任给事中。范纯礼凡所封还驳正,端正名分纲纪,都是国家典制的根本。张耒出任起居舍人,因病不能朝见,命他先任职。范纯礼在敕令上批示道:“臣僚没有因病请假,不能到朝廷参拜却先任职办事的。张耒能任职,难道不能朝见君主吗?败坏礼法,不该如此。”听者都惊恐震动。御史中丞攻击执政大臣,想要因此替代他的官位,事先向范纯礼暗示。范纯礼说:“议论别人而夺去他的官位,难道不避嫌疑吗?诏命如果真的下达,我一定将它驳回。”宰相当即调范纯礼任刑部侍郎,然后又发布命令,让范纯礼转吏部,改任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离京知亳州、提举明道宫。

    直言敢谏

    元符(1098年—1100年)年间,侍御史陈次升请求任免谏议官都从宫内批示,不经三省进用拟定。尚书右丞曾布力争不能成,请求贬退陈次升。范纯礼缓步向前说:“次升有什么罪,只不过是为了防备权臣各自进用亲信,而且除去不依附自已的人而已。”宋徽宗说:“是的。”于是搁置了曾布的提议。吕惠卿年迈请求致仕,宋徽宗询问执政大臣,执政大臣想答应他。范纯礼说:“惠卿曾经辅政,其人固然不足重用,但应当保存国家的典制。”曾布上奏:“议事者大多担心财用不足,这不是紧急事务,希望陛下不要忧虑。”范纯礼说:“古时没有三年的积蓄,就说国家不成其国家了。现在粮粟匮乏,库藏金帛亏空,却说不值得担心,不是当面欺骗吗?”于是从容的劝谏说:“近来朝廷命令,无不肯定元丰而否定元祐。依我看来,神宗立法的意图固然是好的,官吏加以推行,有的处理不得当,以致于使百姓陷入困境。宣仁听政决断,一时小有改观,只因大臣识见不同,并不是一定心怀不轨为自己打算。现在议论事情的大臣,有不得意的,故意用这个作为借口。认为元丰是对的,就想推元丰之人为贤才;认为元祐是错的,就想排斥元祐之士,他们的用心哪是关心国事?只是想泄私愤报私仇来施展他们的阴谋诡计,不可以不深察。自古天下治乱,都关系到用人。祖宗对于这个,最得其关键。太祖任用吕余庆,太宗用王禹偁,真宗用张知白,都从下列提拔到重要官职。君主想要取得英杰之才的信任,本来就应当不按次序加以选拔。如果一定要等着推荐然后才任用,那么正直杰出的人,将终生默默无闻了。”左司谏江公望议论继述前事应当持中正之道,不可偏向一方。宋徽宗把他的奏疏拿出来给范纯礼看,范纯礼称赞说:“希望陛下告诉朝廷内外,让人们知道陛下圣明意向,也足以革除小人谋利之心。请求嘉奖迁升江公望,来鼓励后来的人。”

    缓行变法

    宋神宗在位时,从熙宁二年(1069年)到元丰八年(1085年),由宰相王安石全面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遭到司马光等人的竭力反对。范纯礼与司马光等人的政见基本一致,均为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贬斥与冷落。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病逝。年仅十岁的宋哲宗即位,大权掌握在宣仁太后高氏手中。高氏守旧,尽行复旧法,史称“元祐更化”。元丰八年(1085年)五月,司马光复出为相,请更张新法,想要罢除王安石之免役法而行差役法。范纯礼、苏轼等大臣对司马光的仓促做法都不赞成。范纯礼认为“差役当熟讲缓行”,不可草率行事,但司马光听不进去。

    拓学重教

    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创立州学。元祐四年(1094年),范纯礼又“以南园隙地拓之”,经范氏父子两代人的开拓努力,苏州府学兴起,文风大盛。

    赵顼《范纯礼发运副使》:卿慎靖而文,肃恪而通,能世其家,是以擢于文昌之要,付以礼乐之事。而乃畏避权宠,自嫌阀阅。东南漕事,国用之根本,任人之重,朝廷难之。均通有无,以实中都,非特私请之便,实亦当今之急也。

    赵煦《范纯礼可吏部郎中》:呜呼,维乃显考,克明德秉哲,以左右我仁宗,俾配德于尧舜,天亦维相之,使世有人,以任我枢机将帅之事。今汝独在外计,朕惟瑚琏不可以亵用,骥骤不可以小试,命以天官之属口。

    曾肇《纯礼复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枢机之地,选用士人,宣纳密命,自神考始。肆予纂服,收拔端良,置诸左右,盖遵先志。纯礼夷易有守,笃实无华。恂恂自持,言行相顾。失职兹久,秉心不移。起分州符,未厌舆议。

    范成大《吴郡志》:范纯礼凡所封驳,正名分,立纪纲,皆国体之大者。居二府,布衾絁袍,不为表襮沽名誉。食饮不择其鲜,不役婢妾。中年即清居,端坐全真,容物不争。而立朝端方,乃不可犯。人以刘宽、卓茂方之。

    脱脱、阿鲁图等主编《宋史》:纯礼沉毅刚正。仲淹谓诸子,范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知子孰与父哉。

    张鹏翮《清康熙二十九年·遂宁县志》:为治以宽,沉毅刚名,朝廷大事,多所匡正。

    爱民如子

    范纯礼任遂州(今四川遂宁)知州时,对于上级发来的赋税征调,他一一过目,严格审核,但凡能找出理由免除的,就决不加给他治内的子民。爱护百姓,关心百姓利益,让百姓安居乐业是他为官的准则,也是他对父亲教诲的承继。从外表来看,范仁礼虽然不喜言论,总是呆板冷峻,面无表情,但是只要遇到与百姓性命攸关的事情,他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却是如父亲一样宽容、慈悲的心。

    黜退奸佞

    元符三年(1100年),范纯礼任尚书右丞,宦官阎守忠恃宠专态。一天,到堂上宣读诏谕,言辞很骄横,其他大臣拱手应和而已。范纯礼改变脸色,严肃的说:“年老的奴仆怎么竟敢如此?”阎守忠后退数步连声回答说:“守忠不敢。”在台的人都害怕而为他惊心,说:“范公一定不能长久任右丞之职了。”范纯礼大概还是原本的样子。不久,辽国使者到来,范纯礼至客馆迎接,忽然自皇宫内有诏令出,范纯礼言犯御讳,落职知许,不久又请求至宫祠离去。

    踵武前贤

    宋徽宗在位时,范纯礼与李朴谈论朝政,说哪些事于国家不利,哪些事于民不利。李朴盯着他不客气地说:“这些事,你既然了解、分析得这么清楚,为什么不在朝堂上直说呢?真是失去了你父亲的风范啊。”范纯礼听闻,不禁泪流满面,发誓决不再让父亲蒙羞。

    范纯礼作品、文集多已散佚,现存传世诗词仅《幸太学倡和》《送中济侍郎帅庆得行字》两首。

    范纯礼墓

    范纯礼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范仲淹墓旁,地处万安山南侧,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有祭庙一所,内有殿房,殿中悬清代光绪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高4.08米,宽1.41米,厚0.48米,碑文字迹大体清晰,另有翁仲、石羊、石狮等。范纯礼及后代之墓位于后域,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植有古柏千余株。

    《吴郡志·卷二十六》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

    《遂宁县志》

    《苏州通史·人物卷上·先秦至宋元时期》

  4.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范純禮范純禮 - 維基大典

    范純禮. 范純禮 字 彝叟 ,以父 仲淹 蔭,為 宋 祕書省 正字,簽書 河南府 判官,知 陵臺令 兼 永安縣 。. 永昭陵 建,京西轉運使配木石塼甓及工徒於一路,獨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 白陵 使 韓琦 ,琦曰:「范純禮豈不知此?. 將必有說。. 」他日,眾質之,純 ...

  5. 范純禮(1031年 - 1106年),字彞叟,一作夷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顯示更多...: 生平 參考書目

  6.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范純禮范純禮 - Wikiwand

    范純禮(1031年—1106年),字彝叟,一作夷叟,蘇州 吳縣(今江蘇省 蘇州市)人,北宋 政治家 范仲淹第三子。 生平 早年蔭任 秘書省 正字 ,知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