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人在紐約 - 香港電影資料館. 導演:關錦鵬. 編劇鍾阿城邱戴安平即邱剛健) 攝影:黃仲標. 剪接:王獻箎、鄒長根. 美術指導:朴若木. 監製:方平. 出品:學甫. 主演:張艾嘉、張曼玉、斯琴高娃、顧美華、柯一正. 1990 | 彩色 | DCP | 粤語、國語及英語 | 中英文字幕 | 89分鐘. 銀都投資作品,罕有集結三大影后,飾演來自內地、香港、台灣的女子,在紐約偶遇。 斯琴高娃是過埠新娘,嫁給美籍華人,刻意融入當地文化反而更顯差異,在供養父母的倫理觀上與丈夫南轅北轍;張曼玉飾演中餐館領班,事業、投資遊刃有餘,卻迷失在感情世界裡;張艾嘉醉心舞台藝術,即使長居美國,仍因華人臉孔遭受排斥。 三個女人各有不同成長環境、文化基因、人生瓶頸,同樣在異鄉空虛落寞,相伴相慰。

  2. 香港繁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邱剛健 (1940年5月19日—2013年11月27日) [1] ,編劇筆名 邱戴安平 、 戴安平 、 耶律楚材 、 秋水長安 ,著名電影編劇和導演。 生平 [ 編輯] 生於鼓浪嶼。 1949年移居台灣。 1960年代起開始編劇,1965年與莊靈、黃華成、陳映真、劉大任等人創辦《劇場》季刊,並於1966年發表實驗電影《疏離》。 [2] 1983年 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以《 投奔怒海 》獲最佳編劇。 1987年 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以《 地下情 》再獲最佳編劇。 1989年 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以《 胭脂扣 》第3次獲最佳編劇。 1989年 第26屆金馬獎 以《 三個女人的故事 》(又名《人在紐約》)獲最佳原著劇本。

  3. 人在紐約 》講述了來自 香港 、 臺灣 和 上海 來的三個女人在 美國 紐約 的故事。 趙紅從大陸移居到美國,她本想開始新生活,並把母親也接來美國,可是丈夫不理解她,這使她非常苦惱;黃維屏從臺灣來到美國已經十多年了,已經適應了美國的生活,她醉心於舞臺藝術,發誓要躋身於美國舞臺;李鳳嬌來自香港,隨家人移居美國後開設餐館。 裏面也有顧美華飾演的女同性戀角色Stella。 獎項 [ 編輯] 第26屆金馬獎 (1989年) 參考資料 [ 編輯] ^ 香港電影票房 1990(總票房) 第102位 香港電影票房全紀錄. ^ 香港電影票房 1990(華語電影) 第80位 香港電影票房全紀錄. ^ 台灣電影票房(1989年) 互聯網檔案館 的 存檔 ,存檔日期2008-01-01.

  4. 其他人也問了

  5. 1989年第26屆金馬獎以三個女人的故事》(又名人在紐約》)獲最佳原著劇本2013年11月27日在北京病逝。[3] 家庭及出版 邱剛健妻子為趙向陽女士趙女士已於2021年1月7日在北京因病辭世享年61歲

  6. 為電影撰寫影評. 個人電影紀錄能隨時分享給朋友. 免費註冊. 稍後決定. 人在紐約 (1990) Full Moon in New York. 劇情簡介. 1998 年深秋, 大陸女子趙虹與美籍華人結婚, 抱著必勝信心移居美國紐約. 不久她認識了在美國生活十多年的台灣女子黃雄屏. 黃受美式生活薰陶, 早變成黃皮白心的中國人, 她醉心舞台藝術, 不甘被美國人排斥, 拼命想擠身美國舞台. 另一個則是充滿自信心的香港女人李鳳嬌, 她因聽從老父要求, 逼移民美國, 但她秉承了香港人那種特性; 只要能賺錢, 炒股票, 炒地產, 什麼地方都照樣生存, 但她看不起大陸及台灣的中國人. 這三個女人的出身, 背景, 教育和思想大不相同, 卻彼此影響.

  7. 2015年5月6日 · 香港藝術家評論人游靜由其編劇作品分析當時邱剛健以一外來者身分與編劇內容處理當時香港的身分認同問題並藉由援引古典作品中的情慾主題反映當下時代意義本文整理自2015年2月13日由亞太文化研究室於紫藤廬舉辦美與狂邱剛健的戲劇電影座談會內容講者游靜詩人導演現任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整理│林怡秀、曾芷筠. 性、政治、現代性——變種中的香港電影. 為了準備這場座談,前陣子我重看了邱剛健的電影編劇作品,也跟我的學生們說我重看了《地下情》(1986年由關錦鵬執導),這是我一生中影響我最深的一部電影之一,當我很興奮的與學生分享,但一整班、35個念文化研究本科的香港大學生只聽過關錦鵬,卻沒有一個聽過「邱剛健」或看過《地下情》。

  8. 人在紐約 (1989) Full Moon in New York Alias: 三個女人的故事 地區: 香港 院線: 利舞台 片種: 劇情 發布日期: 03/01/1990 - 04/04/1990 ... 片種: 劇情 發布日期: 03/01/1990 - 04/04/1990 票房: HK $3,957,122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鍾阿城 邱剛健 監製 方平 ...